產經

全球滯脹添蒼涼 對抗逆風靠自強

去年美國聯儲局大派定心丸,指通脹僅短暫性;結果通脹變成持久趨勢,弄得聯儲局與一眾央行要猛力追加利率應對。如今美國又再試圖安撫人心,指即使明年全球經濟衰退,都只會是溫和的。有了此前的失誤,這份言論分外令人驚心!有心理準備,全球迎面而來的絕不是輕微的經濟衰退,而是滯脹風暴來襲。近季以來頻傳世界巨企大劈資本開支和盈收預測,大概就在預示世界經濟劫數難逃!
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歐美日等國都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催谷經濟復甦,可作用並不顯著。逾10年過後,各大央行圖逐步推動幣策正常化,偏偏2020年遇上新冠疫情大爆發,金融市場極端波動,致使聯儲局祭出「無限量寬」來穩定市場,市場資金大氾濫,超低息甚至負利率激化資產泡沫,留下惡性通脹的禍根。
俄烏戰爭就成為激化問題的催化劑。全球油價與天然氣價格自2020年低位狂飆4至5倍,商品指數累升逾兩倍,全球食品價格指數急升七成。霎時間,抗通脹變成各國頭等大事,央行們猛力加息,勢要壓下這隻「怪獸」,即使加息打殘經濟,亦在所不惜。
觀乎美國的最新通脹數據,聯儲局持續加息已沒懸念,美元強勢將持續,也意味非美元貨幣將繼續承受貶值壓力,即使是通脹相對溫和的中國,人民幣貶值亦難有例外。近季的一個重大變化,乃市場意識到通脹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且全球經濟正在減速。中東產油國不理會美國訴求而宣布大幅減產,是進一步向世界宣示全球經濟衰退跑不了!
雖然目前就業市場未反映相關因素,但別忘記,俄烏戰爭大大影響全球能源及糧食供給,成本上升,最終會打擊實際收入,令市場預期與實際需求收縮,正正就為滯脹埋下伏線。另一方面,快將近3年的新冠疫情為勞動市場帶來巨變,不利勞動效率,僱主須不斷加薪應對,疊加反全球化下,國際供應鏈大洗牌影響生產效率。同一時間,經濟差,物價飆,可以預見一場滯脹風暴不日在全球上演。
傾巢之下難有完卵,優勝劣敗只能說是相對而言。歐美的高通脹與加息潮,必然要經濟付出沉重代價。至於中國,目前在能源及糧食供給上,都處於安全的水平;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持續,變相人為地約束了需求與生產能力,意味疫後實體經濟發展的潛力與空間尚未得到完全釋放;且內地未如歐美般出現勞動力供應短缺問題,這些都是中國應對這場經濟耐力賽的本錢所在。
這場滯脹危機誠然是大國治理經濟能力的一場大考驗。歐美問題路人皆見,也不能奢望迅速得治。中國得善用資源穩定能源與糧食供給,催谷需求,平衡防疫封控與復工復產,並利用體制優勢疏導供應鏈障礙,有力穩價。當然適度調節幣策,並以積極財政政策確保樓市風險化解,穩定就業市場,也是當務之急。只有設法做到「自強不息」,實現可持續發展,能走出與西方經濟不一樣的路,則中美脫鈎並非世界末日,順勢推演,最終自有望化危為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