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防疫+樓泡 華經濟10年內難超美

人民幣持續貶值,加上「清零」防疫政策和樓市低迷,令內地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人民幣持續貶值,加上「清零」防疫政策和樓市低迷,令內地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人民幣持續貶值,加上「清零」防疫政策和樓市低迷,令內地經濟增長蒙上陰影。
人幣兌每美元曾再跌穿7.2 內銀傳托市
美匯指數今年反覆上升,昨日企穩在113水平,拖累一眾非美貨幣再度承壓,其中,離岸人民幣兌每美元再次跌破7.2關口,日內跌近500點子,曾低見7.2004,每百港元兌91.61元人民幣。今年以來,人民幣兌港元已大幅貶值12.27%。外媒指出,在防疫及樓市拖累下,恐怕10年之內,中國都難以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反映國際市場的離岸人民幣繼9月底跌至創立以來新低後,一直在低位徘徊。反映內地市場的在岸人民幣兌每美元昨收報7.1788,按日下跌348點子。瑞穗銀行亞洲首席外匯策略師張建泰在報告中指出,由於人民幣中間價仍訂在7.1附近,根據2%的每日交易區間規則,中國人民銀行可能已經在7.25附近為人民幣劃了紅線,預計本周人民幣匯價仍將維持震盪,難以突破7.25。
離岸人民幣是自由交易貨幣,匯率由市場供求影響,並非像在岸人民幣般由人行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離岸人民幣市場以香港為主,香港企業和機構自由交易人民幣,形成了離岸人民幣匯率。因此離岸匯價波動往往較大,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繫更為緊密,亦更能反映市場對人民幣需求情況。
外資持股債等涉10萬億
過往,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往往存在價差,不過,在本輪人民幣貶值中,離岸及在岸價貶幅相若,價差沒有拉闊,說明市場預期(離岸價)與官方「管理」之下的匯率(在岸價)相差無幾。
近日不時傳出內地國有銀行入場干預,以穩定人民幣匯價,昨日再有外媒報道相關消息,惟同樣未獲官方證實。反而,官方要求多家國有銀行在年底前加大對房地產融資的支援力度,每家年內對房地產融資至少增加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消息則甚囂塵上。
惟人民幣貶值下,不乏「逆市奇葩」。內地上市的複合材料製造商先鋒新材稱,因公司大部分銷售來自海外,人民幣貶值對其匯兌收益有積極影響。
事實上,今年來人民幣持續貶值,有條件吸引外資來華「掃平貨」。人行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境外機構持有境內金融市場股票、債券、貸款及存款等金融資產規模合計近10萬億元。
新增貸款按月增近一倍
受惠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人民幣投融資貨幣功能較快提升,證券投資在跨境人民幣收付中的佔比由2017年的約30%,上升至去年的約60%。
內地貸款數據亦現曙光,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47萬億元,較8月增近一倍,創歷來同期最高;首3季人民幣貸款增18.08萬億元,按年多1.36萬億元。9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53萬億元,按月增28.36%;首3季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按年多出3.01萬億元。9月廣義貨幣(M2)供應量按年增12.1%,符預期。
不過,外媒引述經濟研究指出,內地清零防疫政策影響、生育率下降速度超出預期,以及房地產逐漸萎縮導致投資下滑,內地經濟增長高過5%可能性不大。假設內房市場持續低迷,而「清零」政策持續到明年以後,內地未來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平均增速可能不足4%。在這情況之下,可能要到2030年代中期,中國才有可能超越美國。
畢竟GDP水平以美元計算,內地能否成為世界第一也受匯率影響。惟有分析指,如果內地繼續向海外投資者開放龐大的金融市場,人民幣升值將有助推動其地位提升。
中美博弈,貨幣戰是主戰場之一。內地除了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外,在發展央行數碼貨幣(CBDC)亦領先美國。也許美國亦感受到威脅,由美元主導的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展示了CBDC及「代幣化」(Tokenized)資產能夠於現有金融基礎設施上進行無縫交易,實現將數碼資產順利融入全球金融生態系統,亦即變相向外宣示,別奢望能以CBDC來逃避美國的金融制裁。
離岸人民幣再尋底離岸人民幣再尋底
離岸人民幣再尋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