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極端天氣不利全球復甦
進入2022年,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或自然災害,包括屢創紀錄的高溫、世紀洪災、暴雨等,令本已疲憊的經濟雪上加霜。瑞士再保險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高達720億美元。
進入下半年後,北半球的熱浪讓各國頻發高溫預警。以歐洲為例,葡萄牙及西班牙分別有超過1,000人死於熱浪衝擊,而高溫所引發的火災、嚴重乾旱亦在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意大利等國造成了至少1,800人死亡。
歐洲熱浪加劇能源危機
除了直接的生命損失之外,極端天氣在經濟方面亦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首先,是能源供應不足對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產帶來阻礙。在歐洲,即使是能源結構較為多元的法國,因核電承擔了全國70%的電力來源,故對比其他歐洲國家,所承受的俄烏戰爭影響亦較小。然而,在歐洲熱浪衝擊之下,核電廠的冷卻水無法如常排入已經處於高溫的河裏,不得不減少核電廠發電量。
在內地,水力發電充足的四川省遭遇60年罕見的高溫乾旱災害,嚴重缺電以致強制全省工業電力用戶停產,甚至連帶讓重慶、上海、江蘇的電力供應都受到影響,令汽車、化工、太陽能、電子及半導體的產業鏈受阻。
各國貧富差距愈演愈烈
其次,旱災對糧食產量、航運及水資源供應造成威脅。俄烏兩大產糧國處於戰爭狀態,今年的糧食產量本身就已經令人擔憂,如今土壤缺水進一步降低農作物產量。德國、西班牙及捷克甚至分別有二戰軍艦、巨石陣和所謂「飢餓之石」(Hunger stone)因河水乾涸而重新浮現,德國重要的運輸航道萊茵河水位亦已跌至極端水平,而對供應鏈造成衝擊。
此外,貧富差距亦會在極端天氣的影響下愈演愈烈。史丹福大學的研究指出,相比起全球暖化議題引起各國關注之前,當今最貧窮及最富裕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了約25%,因在世界範圍內,低收入人口普遍從事農業生產,故對極端氣候事件最為敏感,收入風險及不穩定性顯著提高。
在嚴峻的氣候威脅之下,各國為了解決全球氣候議題,需要將全人類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通力合作、加強彼此的溝通及扶持,努力實現各自訂下的「碳中和」目標。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