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內地通脹漸轉向用家

歐美經濟較明確地步入衰退,或導致內地出口受壓。 歐美經濟較明確地步入衰退,或導致內地出口受壓。
歐美經濟較明確地步入衰退,或導致內地出口受壓。
雖然內地需求明顯疲弱,但通脹仍在上行,故維持對A股市場的中性態度,並就數個關鍵因素與讀者分享看法。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較多反映到工業品和原材料方面,亦即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之上。然而,從以往的規律來看,PPI上漲很可能會向CPI傳導,只是時間間隔和幅度不盡相同。
出口或受累歐美衰退
今年以來,PPI向CPI傳導速度較慢或與各種因素導致的需求低迷和停頓有關,但目前已出現傳導的端倪:一方面是因消費和服務復甦推高需求,另一方面是豬肉和農產品價格上揚。豬肉價格波動的規律性較強,每一輪高位至低位,基本歷時22至24個月,而上一輪豬肉價格的高位是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
地緣政治因素帶來的供應壓力,使化肥和豆粕價格出現較明顯的升幅。俄羅斯、白羅斯和烏克蘭是大豆和化肥的主要出口地,農用物資價格上升壓力傳導至豬農的盈利一方,預料今年入秋後,食品價格或上漲,豬肉價格上升亦將帶動雞蛋、牛肉、羊肉和副食品等價格衝高。
另外,企業產能利用率處於較低水平,製造業投資回升受限。數據顯示,企業產能投資與出口增長速度及產能利用率具較強相關性,而年初至今,出口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展望下半年,歐美經濟較明確地進入了衰退期,需求亦轉弱,可能會導致內地出口受壓。另外,由於內地的內需增長速度從去年首季見頂之後,已度過了6個季度,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處於低位。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在今年第二季降至75%,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產能投資支出加快仍需更多支持。
救樓市政策成效不彰
再者,年初以來推出與房地產相關的支持措施效果並不明顯,房屋銷量在6月復甦後於7月再度回軟,雖然可能有多種原因,但挑戰或以居民對房地產市場預期尚未復甦為主。
另方面,居民存款近日增加,並大幅超越居民貸款,這情況在2008至2009年「次按危機」也曾出現。雖然居民的資產負債表尚算健康,但是風險胃納依然較低,這或可歸咎於多種因素,例如認同「房住不炒」、謹慎看待房地產中長期發展前景、對房屋延遲交付的憂慮,以及在經濟疲軟下對收入前景持保守態度等。從這個角度看,能夠改變需求端居民預期的政策舉措值得期待。
整體來看,即使目前內地經濟復甦比較溫和,但通脹較為剛性。由於價格壓力將逐漸由PPI傳導至CPI,利潤或將由上游轉向中下游,中下游及更靠近終端用戶或消費者的行業將較具吸引力,但仍需關注其轉嫁成本的能力。
施羅德投資中國股票投資團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