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名家筆陣:美降通脹法案恐適得其反

美股雖已自6月低位回升,但要留意強力反彈在熊市中向來屢見不鮮。 美股雖已自6月低位回升,但要留意強力反彈在熊市中向來屢見不鮮。
美股雖已自6月低位回升,但要留意強力反彈在熊市中向來屢見不鮮。
早前美股似乎略為回穩,周線曾經連續4個星期收升,為去年11月以來最長的周線升勢。市場上有觀點認為,美股已經脫離熊市,重返牛市,因納指曾較6月中旬的低位反彈逾兩成,超過了公認的20%牛市漲幅,吸引不少投資者躍躍欲試。
撈貨勿急 慎防熊市假彈
然而,投資者在此時應該時刻留意市場動態,對投資行為更為審慎,勿因一時的反彈現象而有入場「撈底」的心態。
首先,假性反彈不得不防。熊市並不意味着股市一瀉千里,而是伴隨着起伏巨大的波動。事實上,強力反彈在熊市中向來屢見不鮮,甚至歷史上絕大部分最大的反彈都是在熊市中創出。以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峰為例,雖然納指同樣如現在一樣出現過數次大規模反彈,但是隨即就迎來暴跌。
其次,通脹問題尚未解決。由於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增8.5%,較6月的增9.1%有所回落,讓市場認為當地通脹已觸頂,最快可於2023年下半年回到減息循環。然而,美國就業和工資增長遠超預期,讓聯儲局不敢輕易由「鷹」轉「鴿」,依然對加息持強硬態度。雖然美國的《降低通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在參議院獲通過並得到總統正式簽署,但這份總規模7,500億美元的法案,卻似乎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隨時讓通脹進一步惡化。
第三,經濟衰退陰影未退。作為拜登政府及聯儲局用以褒揚政績和佐證美國經濟並未陷入衰退的就業數字,其實是一個滯後性的指標,並不能實時反映出加息帶來的影響。事實上,在上月初美國公布最新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字後,搜索網站上對「快速賣樓」(sell my home fast)的搜尋激升了27.5倍,顯示民眾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其實自3月以來,每周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就一直呈上升趨勢。
中概股倘美退市影響嚴重
最後,中美脫鈎前景未明。日前,5家中資企業相繼宣布將其美國存託股份(ADR)將從紐約證交所下市,引起中概股集體從美退市的擔憂。回顧2005年,中概股只佔美股市值1%,而截至去年底,超過600隻中概股的規模已經佔據美股幾乎9%的市值。隨着中美競爭愈演愈烈,若中概股完全離開美股市場,雖然效應算不上「牽一髮而動全身」,但對美股的整體流動性及投資者的吸引力,仍有一定的傷害。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