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中資股具正面催化劑

美國和中國的監管機構上周五簽署了協議,允許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調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所需的工作底稿和審計人員以及其他訊息,而不用中國監管機構的監督,而PCAOB審計將在香港進行。協議有望讓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保持上市地位,但不包括國有企業,同時為新公司尋求在美國上市鋪路。
華防疫政策料提升彈性
納斯達克金龍指數上周在觸及兩個月低位後上漲了10%,之前中概股的退市威脅,對指數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意味目前反彈過後,中概股仍有再升空間,挾淡倉也可能導致美國存託憑證和港股向好。不過,要中國股票持續回暖,仍然需要其他潛在的催化劑配合,包括香港首次公開招股(IPO)市道復甦、內地樓市回穩及中港防疫政策進一步放鬆。
中國最近似乎繼續修訂外國抵達入境的「動態清零」政策,如果一架飛機上有超過4%乘客確診新冠肺炎,則同一航線的下一航班將被暫停,如超過8%,接下來的兩班航班將被暫停。在年底或明年,內地有機會進一步提高防疫政策的彈性,可為市場帶來正面反應。
現時仍保留對明年中國股票的正面看法,因內地是唯一一個正在放鬆貨幣及財政政策,經濟增速有望回升,以及股市估值處於歷史低水平的大型經濟體。
花旗銀行投資策略及環球財富策劃部主管 廖嘉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