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虛實互動助建智能城市
Facebook創始人朱克伯格的一句說話:「人類可能活在虛擬世界」,改變了千萬人對網上娛樂及社交媒體下一頁的看法。國際知名數據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預計2021至2026年亞太地區的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整體消費市場,將平均每年增長42.4%至166億美元,其中相關的AR/VR設備出貨量更會增長92.1%,大眾可謂做足準備投入元宇宙(Metaverse)的世界。
元宇宙包含5G、人工智能、區塊鏈、內容製作等元素,來優化用戶的數碼化生活體驗。同樣,一個理想的智能城市亦需要不同元素,例如文化、歷史、藝術等,並非一味追求數碼化,而是需要按地區本身的特質,作出合適的規劃。
將數碼發展融入日常生活
舉個實例說明,你能夠想像數碼化後的中環大館會比古蹟來得吸引嗎?不會,只因見證歷史的文物價值,遠遠超越經濟價值,而這份人文情懷是數碼化不能賦予的。在規劃過程中應考慮環境與人文效益,從中取得適當的平衡和共識,才能令社會得以持續均衡發展。
香港本土出色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雲端技術,為規劃智能城市的發展奠定基礎。然而,到底何謂一個理想的智能城市?相信理想的智能城市會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各界人士需要持「開放、共建、共融」的態度,意指開放接納各界的意見,共同規劃城市發展,方能建立共融的社會。
智能城市是全球各地城市發展的大趨勢,而資訊及通訊科技技術乃是促進其發展的關鍵。當城市規劃好後,下一步便是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基礎設施,以線上線下整合(Online to Offline,簡稱O2O)的形態突破將城市基建「智能化」、數據「數碼化」,實現龐大的物聯網絡,進一步為發展智能城市締造有利環境。
當局可以考慮利用現有的科技園區或沙盒,建立一個「元宇宙實驗室」,一方面可以邀請各商業及科研機構投放資源,與初創企業以至大專院校試驗其構想中的元宇宙業務和運作。另一方面,亦可教育大眾關於元宇宙的應用、視覺感官體驗,甚至新興科技的使用道德與治理,而非只顧炒賣加密貨幣。此舉能吸引更多外資在港投資,有助香港在大灣區發展成為群龍匯聚的元宇宙中心。
從教育着手培訓科技人才
除了硬件發展之外,也須以人為本,培訓人才尤其重要。政府需要營造良好的創科環境,並提供教育基礎設施來吸引各地人才。同時,要扭轉學術界的心態,將創新、創科的風氣,帶到社會之中。
目前香港科技人才,在中層以至初級人員層面,仍然長期缺人。故此,建議現時的大專院校可共同商議未來的教育發展方針,重整教育框架,制訂一個目標清晰的藍圖;同時分工合作,有效地分配資源。例如每間院校集中資源專注投放一至兩項科研發展,若每間院校擁有各自專注的範疇,長遠下來,就能獲取不同的科研成果,從而令本地的科研項目得以百花齊放。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