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分析:美通脹堅韌 市場恐低估

美國物價高企的情況未見放緩。 美國物價高企的情況未見放緩。
美國物價高企的情況未見放緩。
踏入8月,企業陸續公布中期業績,滙豐控股(00005)似乎幫到手,貢獻恒指83點,令昨日一度跌逾270點的恒指,先跌後倒升,連同車股出現的大反彈,令恒指收市升9點。
港股反彈還看藍籌業績
老實說,恒指近期走勢真的不太理想,自美國聯儲局議息後一直於低位徘徊,昨日更低見19,883點,跌穿6月及7月的低位,短線恒指要反彈,大藍籌業績要遠勝市場預期才行。
反觀,外圍經濟壞消息愈多,市場就愈興奮,標普500指數7月累積升7.6%,是2020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個月,納指升幅更達12.3%。至於另一反映市場風險胃納指標的高息企業債,單月錄得7.6%升幅,為2011年10月以來最大。
標指及納指已輕微升穿100天線,在未正式挑戰200天線前,前者於介乎4,200至4,250點會是較大關鍵水平。就成交而言,紐約證券交易所成交連續兩日高於20日平均水平,升市成交增加,不得了!問題是撇除技術圖表之外,支配市場的基本因素是否值得持續樂觀卻是另一回事。資金流方面,兩組數字又再截然不同。以研究機構EPFR作為基礎的話,股市錄得6星期以來最大流入,美股佔近百億元,代表除美股外其他市場都以走資為主。
科技股雖然升勢強勁,但卻淨流出兩億美元,為6個星期最多。債券及貨幣基金亦錄得流入,前者是3月以來最大資金流入。上述數字既可說資金流分布平均而健康,但亦可理解為長線機構大戶依然觀望,哪管圖表走勢氣勢如虹!
從實際利率及標指的關係(前者愈跌,後市愈升)不難理解美股近日的反彈,皆因實際利率已跌至0.14厘,亦即5月底低位。從圖表關係,標指升至當時水平的想法也許符合圖表邏輯。問題是,近日的債息及實質利率下跌到底是甚麼一回事。名義債息是實質債息減去通脹預期。
通脹預期近期有點怪異,一方面華爾街街頭巷尾雖然都將通脹見頂掛上嘴邊,但反映通脹預期的「未來5年的5年期預期通脹率」卻持續向上,形成與名義債息再次出現一個較異常的走勢關係。
物價倘微跌仍於事無補
事實上,聯儲局可能轉移政策軸心,導致市場相信局方堅決控制通脹的立場動搖或軟化,是令到「未來5年的5年期預期通脹率」向上主因之一,這個情況的出現就直接推低實質利率,從而影響名義利率,同時利率預期並無出現重大改變。更重要是,一如部分機構所言,債息跌得較預期大是商品交易顧問(CTA)策略重大調整所致。
另外,美國核心個人消費開支(PCE)按年升幅加快至4.8%,按月升幅0.6%,遠高於過往4個月的0.3%升幅。再者,勞動成本指數按年升幅擴大至5.1%,按季增幅仍高企1.3%,通脹的堅韌情況或被市場低估。可預期的其中一個假設是,稍後消費物價指數(CPI)即使輕微回落,市場也會欣喜若狂,認為預期兌現,但久而久之就可發現其堅韌性,原來由9%回落到6至7%也是無意義,事關離目標通脹水平仍然太遠。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以上股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