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環球製造業響警號

內地受累海外經濟疲弱,7月財新製造業PMI差過預期。 內地受累海外經濟疲弱,7月財新製造業PMI差過預期。
內地受累海外經濟疲弱,7月財新製造業PMI差過預期。
華上月財新PMI跌 美25個月低 韓兩年首縮
全球經濟放緩,製造業率先響起警號!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按月回落1.3個百分點至50.4,差過市場預期,與官方PMI的下滑趨勢一致,反映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已受到海外經濟疲弱的拖累。亞洲電子出口大國日本和南韓7月的製造業PMI數據同樣不佳,其中南韓為近兩年首度跌入萎縮區間,而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上月的ISM製造業PMI亦創下25個月新低。
對比早前公布、反映製造業陷入萎縮的中國官方PMI,昨日出爐的上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雖然結束此前兩個月的反彈勢頭,但勉強守住50的「盛衰分界線」。一般而言,財新PMI數據更傾向反映中小型民企的表現,而官方PMI較為側重於大型企業及國企。
財新PMI最新調查顯示,受訪企業普遍反映需求相對疲弱,並指疫情影響持續、加上停電等因素,共同限制了產出增長。分類數據顯示,7月製造業就業指數錄得2020年5月以來最低,主因包括企業削減成本、銷售低迷、員工自願離職後沒有填補空缺。
內外需求弱 本月難樂觀
荷蘭國際集團(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認為,製造業的疲軟可能會持續,考慮到官方製造業PMI,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均處於收縮狀態,意味製造業的內需和外需表現均疲軟,本月官方PMI可能仍低於50。她表示,美國經濟可能進一步走弱,因此出口需求可能在較長時期內疲軟。
正當歐元區PMI終值確認當地製造業上月處於收縮區間、創下25個月低位之際,美國7月ISM製造業PMI亦按月回落0.2,至52.8,為2020年6月以來最低,其中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報48,已連續兩個月處於50以下的萎縮區間,差過市場預期,兼較6月的49.2進一步回落;愈來愈多受訪企業開始擔心庫存過剩,以及交貨時間延長。
中金認為,當前影響內地經濟的關鍵仍是房地產,尤其房地產企業資金情況。如果對未完工的住宅項目有解決方案,9月內需可能會反彈。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則表示,製造業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供強需弱」格局維持;成本穩中有升,惟售價繼續下降,企業盈利面臨挑戰;市場維持樂觀情緒,對經濟前景亦有擔憂。
日擴張放緩 新訂單減少
作為電子產品及半導體出口大國的南韓,製造業同樣陷於困局。雖然該國7月出口額按年增長9.4%,至607億美元,惟製造業PMI卻跌至49.3,為2020年9月以來最低。
標普全球市場經濟學家Usamal Bhatti表示,燃料、金屬及半導體成本增加,意味着通脹已經波及整個製造業;企業亦同時擔憂俄烏戰爭以及中國的「清零」防疫政策帶來的長遠影響。
日本7月製造業PMI終值亦下調至52.1,為去年9月以來最低。數據反映當地的製造業擴張速度持續放緩,與南韓相似,日本經濟主要受到通脹及外部需求衝擊所致,新增訂單亦是過去10個月來首度錄得下跌,反映未來一段時間製造業活動仍存在下行風險。
全球製造業表現疲弱全球製造業表現疲弱
全球製造業表現疲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