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理財創富:投資失利 10招除負能量

今年初發生俄烏戰爭,導致股市急挫,投資者難免蒙受損失。 今年初發生俄烏戰爭,導致股市急挫,投資者難免蒙受損失。
今年初發生俄烏戰爭,導致股市急挫,投資者難免蒙受損失。
俗語有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面對超過兩年的抗疫歲月,大家被迫禁足、禁學,轉為在家工作,甚至遇到親人離世、失業,亦有不幸中招,以上種種確實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加上今年初發生俄烏戰爭,股市急挫,樓市氣氛黯淡,面對投資損失,部分人難免傷心。不過,日子始終要過,不想有太多負能量纏身,以下10個方法助你尋找快樂原動力,邁向積極人生。
1.隨機應變 以守代攻
正所謂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何況很多事情根本無法預測及掌握,例如新冠肺炎肆虐超過兩年,至今全球疫情仍然反覆,帶來的影響,無論大至經濟體系、小至市民的日常生活細節都受到牽連。
有心理專家稱,既然我們無法改變大環境,與其花費時間及精力與其對抗,令自己增添更多不必要的焦慮,倒不如逆來順受,嘗試接受世界的混亂,並隨機應變,例如跌市時可考慮以守代攻,先觀望保留現金,待適當時機再入市。
當然心態很重要,不是說要假裝,但有科學證據指出,無論有多不滿意,微笑能讓你感覺變好,主因行為會向大腦發送信號,幫助平息你可能遇到的負面想法,並釋放那些感覺良好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快樂感),正常情況下負責傳遞大腦內興奮及開心的訊息。
2.積極交流 尋求意見
臨床心理學家Erin Olivo稱,大腦的建立是為了保持生命,意味它可以不斷掃描環境,以及尋找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造成傷害的一切事物。換句話說,即我們的大腦傾向將注意力集中在消極的事物上,而非積極面對,這稱為「負偏見」。
倘若你絕大部分時間想着壞事或過去失敗的經歷,也不必太擔心,首先必須控制自己的感受,避免與消極的自我對話,思想要正面。Olivo又指,可以專注在積極的人際關係(如家人、伴侶及朋友),有助訓練大腦減少處於消極的思想中。舉例,遇上投資失利時,不妨尋求專家意見,或向朋友傾訴,切忌鑽牛角尖。
3.暫時放下 冷靜分析
除了向負面情緒說不外,亦要身體力行,遠離令你不舒服的人、事、物,至少要保持一定距離,看看情況有沒有好轉,不要為別人的混亂情緒「埋單」,因為發放負能量者的殺傷力隨時大到足以令你崩潰。此刻,你絕對不要被他們所擾亂,首先要明哲保身,冷靜地分析事實,沒必要對他們失去理性的狀態作出回應。
同樣地,若遭到冒犯,千萬不要過分執着,嘗試原諒別人,需知道憤怒的同時,亦會傷害到自己,寬恕別人如同釋放自己。或者避免因為發生不愉快事件而捲入混亂之中,破壞彼此關係,建議在人際關係上設定界限,好好保護自己。
4.做快樂事 愛惜自己
如果想愛惜自己,就要學會寵愛自己,透過嘗試不同的新事物,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切忌因投資表現不理想而鑽牛角尖。Erin Olivo認為,每個人都必須弄清楚令自己快樂、愛或興奮的原因,一旦知道,就可以積極尋找這些方法。
如何令自己開心?有許多方法,簡單例子如聽喜歡的歌曲、睡到自然醒、吃豐富的午餐、買心儀已久的皮鞋,總之做一些讓自己精神愉快的事。萬一在股場上遇到挫敗時,首先要盡可能擔任自己的啦啦隊,為自己打氣。
5.凡事寬容 時刻感恩
美國重大節慶之一的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屬家庭團聚的日子。它主要的意義是展現美好的人性,在任何事情上體現到感恩之情,凡事學會珍惜、理解與寬容,最重要是感受到人間有愛。
我們應對身邊人如父母、親友、同事、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對自己表達謝意,簡單如一個問候、一個笑容已足夠。有心理學家更建議,每晚花幾分鐘記錄當日要感謝的人或事,這些正面能量可讓人精神煥發,並鼓勵自己欣賞生活中的美好時刻,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6.樂於助人 提升關係
從小已經常聽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意思是幫助別人,自己也感到快樂。Olivo指出,當你為他人作出貢獻或服務他人,比起為自己做事,所產生的多巴胺會更加持久。
所指的為別人服務,形式可以多元化,並不需要預先計劃,最簡單從身邊人開始做起,如幫父母或伴侶分擔部分家務、為同事或工作夥伴買外賣等,從而令大家關係更融洽和諧,一起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吧!
7.適量運動 充足睡眠
正確的飲食習慣可令身體更加強壯健康,由於少病痛,心情自然開朗,並有效減少負面情緒。至於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更有助事半功倍,因為睡覺時,大腦會進行「清洗」行動,去掉每日腦內的廢物,讓記憶重新整理。
世界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於2019年發表一篇研究指,在「慢波睡眠」期(即熟睡),腦部不只會穩固記憶和認知功能,且腦脊髓液會清除大腦中的代謝廢物。研究發現深層睡眠能增加腦脊髓液,除了多動腦筋之外,適量運動有助進入熟睡,專家建議最理想每天睡7小時,就剛好滿足4次的睡眠周期,維持大腦「健康」,亦有效預防認知障礙症。
8.冥想減壓 放空腦袋
說起冥想(Meditation),很多人立即想起不同宗教,尤其對佛教徒來說,冥想似乎是很重要的修行方法。不過,其實冥想並不一定與宗教扯上關係,近年很多科學及心理學研究均指出,冥想練習對身體及心靈健康有很大幫助,有助紓緩壓力及減輕焦慮。
對於初學者,首先要遠離繁囂,找舒適的環境,清空腦袋,放鬆心情,然後閉上眼睛,最常見的練習是將專注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做幾次深呼吸,並留意自己的一呼一吸,慢慢將專注力集中在美好的事物,讓腦袋「休息」。練習的時間不限,短至3分鐘亦可以。
9.走到郊外 有助減壓
現今資訊科技發達,林林總總的產品帶來海量訊息,教人不勝負荷,加上訊息夾雜或好或壞的消息,容易觸發個人情緒起伏,擾亂精神狀態,繼而難以入睡。此時,最好放下手上的科技產品,走進大自然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每個人對大自然都有不同的體會,英國雜誌一項研究發現,每周在戶外度過兩小時,有助身體及精神健康。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發現,走入大自然可以改善健忘及提升記憶力。其他好處還能改善心情,達到減壓,令身心放鬆。如果未能擠出太多時間、或者怕曬等難於到郊外活動,不妨到附近公園散步,也能達到相同效果。
10.自組後援 吸取經驗
人人能力有限,相信強過「超人」的形象只會出現在虛構世界。回到現實,每件事難以單靠個人能力去處理好,總會感到疲倦不堪及孤單。此時,便需要努力尋求外來的協助,最理想是自組後援團隊,讓他們成為最強大的後盾。
所謂後援團隊,可以由親人、長輩、朋友、同事、合作夥伴及專業人士等組成,旨在遇上問題或困難時,可以借助他們過去的經驗,向他們學習,有助成功解決問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