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全球水緊莫輕視 港樓撤辣勿遲疑

過去十多年,作為「放水禍首」的美國聯儲局透過極低息及印銀紙的手法,一手催谷資產泡沫,如今則帶頭大手上調利率,令世界各地正受困於加息之苦,只要本國貨幣追不貼美息加幅,就會面臨外資撤離引致幣值狂貶,繼而影響民生,情勢之危急猶如過去拉美和亞洲金融風暴前夕。
糟糕的是,今次世界各地經濟狀況並不理想,隨着各地借貸成本應跌反升,樓市熱潮明顯降溫,價格已見下滑,讓央行在穩經濟上承受更大壓力。數據顯示,加拿大6月平均樓價已從今年高峰下滑近8%,新西蘭同月樓價也從去年底高位回落8%,瑞典5月按月跌1.6%,為疫情爆發以來最大按月跌幅。
至於內地,官方統計70個城市的樓價顯示,截至6月唐山、天津、武漢等34個城市樓價低於兩年前水平;鄭州等6個城市更跌回5年前。這明顯與2008年金融海嘯時內地狀況較外圍佳有天淵之別,加上近期出現的斷供潮風波,反映今次環球收水潮的影響已遍及各地。
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焉能獨善其身,昨日公布的二手樓價指數亦見回吐。樓價下跌通常會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弱,因業主見到財富縮水會減少消費,繼而為各行各業帶來漣漪效應,影響着各階層的收入。最佳的例子是近期用於建屋的鋼、鋁、銅等原材料價格跌幅驚人,數月前才擔心的高油價也驟瀉至每桶100美元以下,並已步入熊市。供應端的需求急降正好預示需求端亦將會急跌,全球資產價格急降的「惡性循環」已成形。
然而,香港與眾不同的是,住宅部分仍受到額外印花稅等「辣招」綑綁。回看當年推出時被視為「逆周期措施」,目的是為了防範樓價升幅失控,惟如今環球樓市向下,內地客對港樓的需求又不如昔日,「辣招」早已過時,豈有再留之理?本報已多次苦口婆心勸告盡快「撤辣」,以免真正大冧市到來時才臨渴掘井,屆時人心惶惶,自必失去應有的托市果效。
誠然,相比世界其他地方,香港更需要盡快做好樓市「防風準備」,保住經濟中流砥柱。港府早前公布,6月整體物價按年升1.8%,相比歐美發達經濟體動輒升逾9%看似十分輕微,但只要細看成因,就知道樓市正在陷困,因無論是水電煤(升14.1%)、衣物(升5.5%)、基本食物(升4.8%)、外出用餐及外賣(升3.5%),以至交通(升2.1%),升幅皆跑贏不少打工仔人工加幅,唯獨租金出現通縮,私樓跌0.8%,公營房屋則跌0.1%。換言之,若不是樓市不濟,6月通脹很可能已屆3%以上,印證近期劈價盤湧現絕非個別例子。
政府數據也顯示,於2020至2021年度地價收入最終雖僅887億元,大幅低於原預期1,180億元,與以往每年逾千億元大相逕庭,但原因是賣逾500億元的中環海濱商業地延後入帳,若計及其收入將高於佔比最大的利得稅1,355億元,而樓市相關行業佔據經濟增長比重達五分之一,足見地位之重。因此,「撤辣」保樓市關係着政府能否繼續開倉「派糖」,在環球衰退大浪湧至下,實屬事不宜遲,免悔不當初!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