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錢進:移居海外按揭攻略
隨着港人移民需求日增,資金亦急急尋找「避風港」,適逢美元匯價上揚,非美貨幣如日圓及英鎊等屢創低位,更助長港人到世界各地「掃平貨」。然而,匯水雖然低,但大部分國家都上調利率。到其他地方買樓,敍做按揭有甚麼需要注意?
英國 自住物業最高批八成
申請英國按揭,首先除了要分一手和二手樓外,還要預先計好買樓是用來自住抑或出租。英國自住樓按揭成數最高可達八成,而投資物業打算出租賺錢亦可做七成半按揭,另外,買新樓(new built)最低要求需付兩成半首期。
分定息浮息 最長供30年
至於按揭貸款息率,英國有定息和浮息按揭計劃,還款期普遍約為20至25年,最長可以還足30年。按揭息率在3至4厘水平,惟需要留意,英國正處於加息周期,息口存在上升風險。
定息按揭計劃一般會鎖息約兩至5年,之後借款人可以選擇轉做浮息或續做定息,不過,往後的息率均會較首次敍做的定息高。例如採用兩年期定息貸款,其初始利率為1.99厘,惟接下來的23年供款期將恢復為4.19厘的貸方標準浮動利率(SVR),實際上全期平均利率約為3.7厘,而且轉做浮息或每次續做定息都涉及各項手續費。
港信貸評級影響申請
另外,非英國居民於英國購買房屋時須繳交2%印花稅地稅(SDLT),但如業主在購買前後兩年間,在任何連續365天內,居英時間超過183天(約半年),成為英國稅務居民之後,可以申請退還該附加費。
有良好的信貸評級亦十分重要,英國會要求買家提供香港的環聯(TU)信貸報告,若果信貸評級不良,亦會影響到投資者在海外的按揭申請。若然海外銀行知道申請人在香港有按揭貸款未供完,在批出按揭時會計算香港的供款負擔,未必能借盡。
日本 外國人審批較嚴 可借達五成
近期不少港人投資日本物業,貪其租金回報高,再加遇上「特價時段」。今年日圓貶值之下,日本物業對港人更顯吸引力,由去年底的每百日圓兌6.8港元,至7月中跌至5.6算,買日本樓變相接近82折。
最少一筆過借千萬日圓
日本央行長期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對外國人的按揭審批較嚴謹,外國人敍做按揭貸款一般可借五成,最低需一筆過借取1,000萬日圓,而銀行貸款金額不會超過買家全年收入的8倍。按揭年期一般為15至30年,最長可達35年。另需留意,投資物業的貸款按揭成數通常較自住物業低。
說到按揭貸款機構,買家可以選擇在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做按揭貸款。銀行方面,港人買家也可選擇到當地的銀行或在香港銀行的海外分行做按揭,前者專為沒有永久居留身份的外國人提供樓按,後者則包括滙豐銀行(日本)、中國銀行(日本)及交通銀行(日本)等,所需文件包括身份證明、糧單及報稅單等。
開戶口困難 須有居留權
另外,日本按揭息有兩種計法,一是浮動利率,銀行每年兩次因應市場利率變化而修訂利率,但還款額通常只會每5年覆核一次。另為固定利率,一般以首兩至10年作為定息期,定息期愈長,利率愈高,定息期完結後可再次選擇採用定息或浮息。
不過,買家需留意,外國人在日本開戶口相當困難,日本銀行一般不會為觀光客或者非長住的外國人開設銀行戶口。日本銀行只會為持有日本居留權,如留學、就業、配偶等外國人開銀行戶口,所以買日本樓一般需要委託物業代理,又或在香港銀行做按揭。
另外,日本沒有投資移民政策,僅可以用不同種類的簽證在日本居留,例如在日本開公司取得經營管理簽證,當居留滿一定年期便可選擇「永住」或「歸化」日本。永住權只是永久居住在日本的權利,沒有更改國籍成為日本人,「歸化」才會取得日本國籍及日本護照,惟必須放棄原本國籍。
澳洲 置業須申請 首期20%
澳洲一直以來均是香港人移居的熱門地方,海外置業市場發展比較成熟,惟限制相對較多,而且收費亦較為多。首先,在澳洲買樓前要先向外商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申請,如果沒有簽證或未達到居留條件,海外買家只能購買新樓、空置或已建成房屋的住宅用地。
首5年或可還息不還本
海外買家需付至少兩成首期,而海外投資者的澳洲按揭貸款額可達六至七成,年期長達25年,同樣需要通過壓力測試。首5年有機會享受本金寬限期,即是可還息不還本。值得留意的是,澳洲的按揭貸款年利率由去年中起逐月攀升,今年6月為5.66厘。
澳洲買樓的按揭貸款可經香港銀行在港審批,例如華僑永亨銀行為悉尼、墨爾本、珀斯及布里斯班的投資物業提供貸款金額介乎20萬至350萬澳元,以浮息計算,貸款期最長可達30年。
須繳附加稅及空置費
費用方面,除了FIRB申請費之外,買樓印花稅因應州份而異,同時,海外買家需額外繳付樓價約7%的附加稅。大多數澳洲樓都是永久業權,僅少數為租賃業權。如果買回來的住宅在一年中有超過183天(即半年)沒有人居住或被出租,則海外業主必須支付空置費。
澳洲住宅買賣亦設有資本增值稅(CGT),如果要出售持有少於一年(以買賣合約日期計算)的物業,增值的部分需繳50%增值稅;持有澳洲樓多過一年再出售,上述物業增值稅可獲50%減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