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港防疫優先 經濟難承受
由地緣政治角力到新冠肺炎疫情,香港經濟近年四面楚歌。3大支柱中,香港樓價雖大幅跑輸亞洲其他市場,但各地購買力及宏觀審慎政策目標不一,難以直接比較,股市受內地監管因素影響,表現不佳但仍得失互見,唯獨是航空及相關行業反彈乏力。如果樓價及股市受全球因素影響,難以掌握在港府手中,航空業受限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可謂咎由自取,即防疫政策與經濟發展失衡的直接結果。
香港機場為少數能帶來淨盈利的基建項目,佔全港超過四成的進出口貨運值,不但是全球貨運及亞洲半導體樞紐,更因航點發達而成為客運中心,其協同效應除了帶動旅遊、零售、餐飲、住宿及會議展覽等行業外,亦令香港成為外資及中資於亞洲成立海外區域中心的重要地點。
撤隔離政策 緩解競爭力下降
話雖如此,防疫政策反覆帶來的負面經濟效應漸漸發展成香港經濟難以承受的地步,重新考慮防疫與經濟平衡顯得刻不容緩。2021年逃過Delta變種病毒爆發,本地需求得以反彈至接近疫情前水平。然而,病毒傳播及重症率,以及全世界防疫政策均在變化,2022年本地社交距離限制及邊境管制成本及效益同樣在變,早年的政策在今日處境未必合適。
這意味着今年與競爭對手的相對表現比過去兩年重要。以港府早前收緊航班人員限制為例,2021年香港和新加坡貨運均達到疫情前60%,其後香港數值降至29%,而新加坡上升至72%,顯示經濟成本及兩者差距巨大。客運方面,截至今年5月,新加坡的航空客運能力已恢復至疫情前66%,而香港仍停留在4%,在隔離酒店房間數目難以增加下,短期情況不甚樂觀。
長期防疫政策為社會帶來沉重成本,加上本地防疫政策不確定性及入境限制,這些因素均對消費及投資造成惡性循環,對香港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因此,港府沒有必要在明明有自身優勢下,提供誘因令對手得以迎頭趕上。放寬邊境防疫政策及考慮取消隔離政策,與經濟發展取得更佳平衡,這變化可算是必要及不難達到,對香港經濟目前顯然得大於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