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宜助無盈利科企融資
上市公司商會倡設新章節 改革新股市場
本港新股市場近年由新經濟板塊撐起,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主席梁嘉彰表示,科技發展是大勢所趨,而上海科創板已吸納不少未有盈利創科公司上市,加上其他城市不斷發展,機會不一定落在香港,現時處於分水嶺階段,直言「若我們不爭取、不改革、不迎合」市場變遷,將會大大落後,倡設立新的科技上市章節。
梁嘉彰指出,香港具人才、國際性資本等優勢,當年科網泡沫爆破後,科技行業發展在其後十多年可謂停滯不前,但其他地區則持續進步,認為香港已錯失一次好時機,不希望再錯過。
摩通:TMT行業機會龐大
在國家經濟發展藍圖及大方向下,本港以國際金融市場及創科中心為定位,現應着眼如何將香港提升至另一層次,設立新的科技上市章節,將有助香港成為具增長潛力科技公司的融資平台,特別是仍未能在內地掛牌的科企,並有利資本市場多元化。
海闊天空創投聯合創始人及管理合夥人文立表示,要培養大量成功的公司,不可能單靠一級市場、私募投資者,若具潛力的創新企業能早日進入二級市場,早期的投資者便能離場,物色更多發展初期的項目,建立完善的生態圈,發揮金融及科技互補的作用。
摩根大通中國科技投行業務聯席主管朱圓圓提到,美國2021年錄得49宗軟件新股上市,相關集資共260億美元,佔整個科技、傳媒及通訊(TMT)行業的一半,並超過生物科技行業,可見TMT行業的機會與生物科技一樣龐大,加上經濟已由數碼推動增長,認為現時是合適的時機再進行上市改革。
港府正研究容許未有盈利或收入的「先進技術且具規模」企業上市,但其上市要求又該如何制訂?朱氏建議,應考慮到這類企業的特性去訂立新的上市要求,例如科企現階段的收入或規模不大,但其價值增長迅速,毛利率亦較高。
梁嘉彰則認為,可以參照美國的做法,以「收入乘數(Revenue Multiple)」推斷企業市值,並代替盈利測試,這樣具更高的靈活性,強調初期應以行業中最優質的公司為主要目標,以做好市場勢頭、品牌,同時保障投資者。
爭取中資公司視為優先
她又提到,新行業發展初期必然要教育,而生態圈內的不同參與者具不同角色,專業的分析師撰寫行業報告,投資者從報告自行學習,增加市場對行業的了解,強調散戶投資者若不明白則不要投資,應按風險承受能力行事。
近年國際化是香港交易所(00388)的發展戰略,梁氏形容,香港要吸引大量外國公司落戶,「呢場仗唔係咁易」,亦非本港能控制,因為企業通常傾向選擇距離主要客群更近的地方上市。對香港而言,隨手可得的必然是中資公司,且數量相當可觀,每年爭取一至兩宗海外企業已是美事,強調要多方並行,提升本港上市機制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屆時,當外國企業建立大規模的內地市場時,或會選擇來港。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