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內地債市發展空間廣

投資者在本港投資ETF可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動,有效管理風險。 投資者在本港投資ETF可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動,有效管理風險。
投資者在本港投資ETF可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動,有效管理風險。
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持續開放,得以讓國際投資者捕捉內地債券的收益潛力,並運用內地債券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繼早前概述了內地債券市場結構後,是次將探討外資在內地債券市場的參與度,以及促進外資進入內地債市的利好因素。
儘管2017至2021年外資持續流入內地境內債券市場,但截至2021年底止,國際投資者持有的內地境內債券比重僅佔境內債券總存量餘額的3.1%,相等於大概4.1萬億元人民幣。
市場改革增外資參與度
以債券類型而論,中國國債及政策性的銀行債券最受國際投資者青睞,截至2021年底,兩者分別佔國際投資者在岸債券總持有量的62%和27%。國際投資者要進入內地在岸債市仍然存在挑戰,但隨着市場進一步改革開放,將有利投資者發掘新機遇。
以下為提升國際投資者在內地債市參與度的3個重要因素:
首先是資本市場開放。過去20年,內地一直致力開放境內債券市場,其監管機構於2002年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試點計劃,首度允許外資直接進入內地資本市場;2010年起,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開放予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2017年「債券通」推出,讓更多國際投資者進入CIBM,推動外資連續多年流入在岸債市。
隨着內地當局致力在內地金融業發展更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在岸債券市場開放將在內地金融改革進程中發揮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自2016年10月起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標誌着人民幣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有助帶動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截至2021年底,全球人民幣外匯儲備達到3,361億美元,5年之間增長達2.7倍。
在市場開放措施的支持下,內地在岸債券市場可以為日益增長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提供投資出路,滿足各國央行和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
第三是中國債券獲納入國際指數。中國國債自2019年以來獲納入3大主要國際性債券指數,成為外資流入的重要催化劑。市場估算最近一次的指數納入,或可觸發1,400億至1,500億美元的「被動型」資金流入中國國債。此類「被動型」資金或較主動型管理的資金穩定,因為被動型基金一般為長線投資,而主動型基金經理則較傾向根據短期觀點調整配置。因此,指數納入可能更有利於促進中國債券的流動性增長。
經ETF投資有效控制風險
國際投資者在內地債市的參與度提升,為市場帶來新的流動性,可吸引更多發行人在內地發債,從而創造新的投資機會。然而,目前開放予外資的內地債券市場直接准入渠道,均只限於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要投資內地債券,須通過沒有准入限制的渠道,例如中國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香港的ETF市場擁有多元化的中國債券ETF選擇,而且流動性充裕。對比歐美市場,香港ETF市場在亞洲時區開市,因此,投資者在本港投資ETF可更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動,並更有效地管理風險。現時在香港上市的固定收益ETF之任何交易均可獲豁免交易系統使用費及印花稅,可助投資者降低交易成本。
香港交易所證券產品發展聯席主管 羅博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