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大行觀點:美經濟「軟着陸」困難重重

美國物價急升已令經濟學家大感意外。 美國物價急升已令經濟學家大感意外。
美國物價急升已令經濟學家大感意外。
通脹維持高位,受商品價格上升等因素影響,預料今年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升幅平均至少達5.6%,較目標通脹高出3.6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亦大幅上升。這當中有部分可歸咎於俄烏戰事,因為全球經濟或會因此損失約12%的石油供應。由於俄羅斯及烏克蘭在穀物及小麥方面的供應約佔全球三分之一,相關損失可能比石油更大。然而,因食品及能源所致的通脹上調僅佔不到一個百分點,相當於當中略高於四分之一的比例。其餘通脹上調是商品以外的核心成分所致。
商品及勞動力供應緊張
一般而言,核心通脹高於目標水平的情況,是因經濟表現勝於預期所致。事實上,目前對經濟增長的預測略低於一年前。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的角力比預期更嚴重,這背後是供應端問題。由於疫情防控措施抑制了服務消費,因此自疫情復甦的需求有較多向商品消費傾斜。供應鏈已被迫至臨界點,導致出現瓶頸、交付時間延長及價格上升,俄烏戰事更令情況加劇。
在勞動市場,消費品行業蓬勃令勞動人口自服務業流走,以致酒吧、餐廳及酒店難以招聘人手。需求快速回升亦有一定影響,因為這顯然令一些公司措手不及。需求側重單一行業,意味着經濟增長與通脹之間失衡的狀況將惡化。最終,環球經濟在勞動力及商品供應方面較此前的經濟周期更早遭遇到能力限制。
因此,恢復常態似乎需要較此前預期更長時間,因為商品、港口及勞動市場的供應限制尚未解決。儘管整體通脹幾近見頂,並預料將於未來數月回落,核心通脹仍有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雖然聯儲局在啟動緊縮政策方面的步伐似乎有點緩慢,但在首次加息後,其已表示將實行一連串加息,同時將透過量化緊縮削減資產負債表。可以預期,聯儲局繼5月加息0.5厘,到0.75至1厘後,將於今年接下來的每次會議上調高目標聯邦基金利率。
那麼,聯儲局能否在不造成衰退的情況下降低通脹,即實現所謂的「軟着陸」?基本上,央行須恢復供需平衡,以令經濟有足夠餘力緩解工資及價格壓力。這須透過將增長率降至低於趨勢水平逐步完成,否則將隨着生產下降及失業率迅速上升而陷入經濟衰退。然而,這是知易行難。
市民憂衰退 勢減少支出
目前讓經濟陷入衰退可能性較高的原因有以下3點:首先,通脹正變得積重難返。通脹高企且範圍廣泛,同時勞動市場緊張。如住屋及租金等較黏性的價格上升尤其令人擔憂,因為就性質而言,其變動較為緩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壓低。這將導致第二輪效應,即工資跟隨價格上升,以致為新一輪價格上升提供更多時間。結果,各國央行壓下通脹至目標水平的任務變得更加艱巨,要令需求與供應一致便要加大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在此環境下,經濟衰退或許是降低通脹的必經之路。
其次,貨幣政策是一種「鈍器」。在過去40年大部分時間,雖然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佛利民的理論,為被認為可控制通脹的貨幣政策提供了依據,但他也說過貨幣政策具有長期及可變的滯後性。信心效應亦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對經濟衰退的恐懼本身就可導致支出減少。央行的計劃雖可讓決策者知道滯後的時間有多長,但它們並不精準。判斷政策需要以多大幅度收緊並不簡單,而在持續加息的誘惑下,問題最終會出現,情況就與上世紀80及90年代相近。
第三,各地所發生的事情令政策判斷變得更為複雜。各地正收緊或準備收緊貨幣政策,藉以應對通脹,環球貿易及外部需求將因此轉弱。
預期至年底再加息5次
因此,目前要實現「軟着陸」似乎困難重重。利率仍將從低於「均衡」利率的低位上升。「均衡」利率所指的是當經濟全面運行時,可避免過度刺激經濟,甚或是不恰當的通脹壓力,或刺激不足導致經濟收縮及通縮風險的適當利率。可以預期,聯儲局到年底將再連續加息5次,聯邦基金利率將達到2.5至2.75厘的高峰。然而,鑑於目前的挑戰,緊縮的幅度最終或導致美國經濟脫軌。
施羅德投資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