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挺經濟花萬金 穩預期方有信心

這幾年,面對美國圍堵,內地經濟本不好過。詎料今年以來新冠變種病毒疫情肆虐,多地封城,經濟停擺大大影響民生。為應對危機,當局出台政策減息放水,並鬆綁內房調控,圖藉此挪動資產價格,提振經濟。惟凡此種種並不足夠,畢竟此刻「信心」二字,比黃金和貨幣更為重要!穩經濟的關鍵在於設法穩定市場預期,建立包括對防疫、樓市、科技監管、就業、投資、地緣政治等積極預期,全面強化市場信心,才是應對這場「疫」境的良藥!
新冠病毒在過去兩年不斷變種,以致首季以來疫情最為嚴峻,至今部分主要城市仍未能全面復工復產。疫情不去,防疫政策維持不變,這些突如其來的圍封、檢測等措施只怕無日無之,教居民如何安心生活,企業如何制訂投資方案,這是實際不過的問題。說到底,若疫情陰霾不散,「防疫」就如同一道「緊箍咒」,限制了企業生產、經貿往來、就業與消費,瘡孔還是不絕,那即使花費數以十萬億元計的資金來刺激經濟,恐怕事倍功半。
事實上,這些年內地樓市嚴重失衡,更變相綁架了銀行體系,引來嚴厲的調控是必然結果。幸而至今總算守住了不引發金融系統性危機的底線,且當局發出「房住不炒」的清晰要求,令市場對於未來的樓市發展有新的預期,即別再奢望能如昔日般以債冚債、超高槓桿炒樓炒地皮發達,地方政府亦得用心經營地方經濟,不能再單靠土地收入來支持財政。
基於此,意味不太可能靠房地產再次起飛來提振經濟,圍繞其他重點產業的整改又不絕,就連最賺錢的科技企業都頻頻傳來裁員消息,大量中小微企更無法守下去。就業市場不穩,即使減息,居民都未必具足夠信心進行投資,更遑論作出涉及巨款的置業決定。
更何況,如今內地面對少子化、老齡化等問題,城鎮化亦已近高峰,基於增長預期降溫,疊加全球通脹來襲、來自美國圍堵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溫,黑天鵝與灰犀牛接踵而來,對於職位不保、物價飆升、缺乏物資、匯率貶值、甚至戰爭危機等種種憂慮,居民與投資者即使口袋不缺錢,也會對消費與投資變得審慎。可見,「信心不足」是解決這場經濟危機的最大挑戰。
是故,當務之急除繼續以財政及貨幣政策力挺市道外,更重要的是着手穩定市場預期,想方設法去扶助民營經濟,以穩定未來經濟和就業的信心,重建積極預期,方能穩定大局,重納正軌。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