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內地債券ETF漸顯吸引

香港ETF市場擁有多元化的中國債券產品組合,相關資產管理規模總計達121億元。 香港ETF市場擁有多元化的中國債券產品組合,相關資產管理規模總計達121億元。
香港ETF市場擁有多元化的中國債券產品組合,相關資產管理規模總計達121億元。
中國債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香港以至亞洲區內市場愈趨普及,以下將解構中國債券市場結構、它們與ETF的關係,以及中國債券ETF的增長動力,希望有助投資者更深入了解中國債市和相關投資機會。
中國於2019年第二季成為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截至2021年底,中國在岸債券餘額逾13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12至2021年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9.6%。
以下簡述在岸債市的3大債券類型:地方政府債、國債及政策性銀行債。
地方政府債是中國在岸債市中規模最大的債券類型,自2014年起獲中國政府允許發行。隨着地方政府透過債券融資加大基建投資、穩定經濟,預計地方債券發行量將持續增長。
國債回報短期仍跑贏美國
佔比第二大的中國國債由財政部發行,所得資金普遍投放於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亦可作特殊用途。由於中國國債與其他主要債券市場的相關性較低,而且有主權信用評級及中國穩健的財政狀況支持,因此獲廣泛認可為分散投資組合風險的理想工具。
排行第三的政策性銀行債同時是境內交投最活躍的債券種類,其2021年總成交額達到83萬億元,是中國國債的兩倍多,由3家中國政策性銀行發行,即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及中國進出口銀行,普遍用作支持基建發展。由於有中央財政擔保,政策性銀行債在償付風險方面與國債看齊,流動性則較國債優勝。
除了以上3大種類外,「信用」債(包括公司債、企業債、金融債、資產抵押債券等)亦是中國債券市場的重要支柱。
儘管近月長期中國國債與美國國債之間的收益率差異大幅縮窄,但短期中國國債仍具吸引力,例如在5月12日,3個月和6個月的中國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85厘和1.93厘,同年期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則為0.94厘和1.44厘。
中國債券的風險調整後回報,亦較主要已發展經濟體吸引。在比較美元綜合指數系列的不同債券市場指數的回報與波幅比率後,結果顯示中國綜合指數的回報與波幅比率為主要債券市場中最高。
此外,2021年中國境內公司債券的整體違約率仍維持在0.76%的低水平,較2020年的0.84%稍為下降。最後,中國債券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低,亦使其成為分散風險的理想工具。
為個人投資者提供進入渠道
現時國際投資者買賣中國境內債券的投資渠道主要有3個,包括「債券通」、直接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QFII)。然而,這些渠道只適用於離岸機構投資者。相反,投資於中國境內債券的ETF則沒有准入限制,故成為離岸個人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的重要渠道之一。
香港ETF市場擁有多元化的中國債券產品組合,涵蓋上述的中國國債、政策性銀行債等不同定息產品種類及年期。截至今年4月,相關ETF資產管理規模總計達121億港元。此外,ETF的入場門檻較低,部分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債券ETF最低投資金額低於2,000港元,為個人投資者提供更多便捷的分散投資工具。
香港交易所交易所買賣產品主管 羅博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