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抗疫牽動全球 挽狂瀾得穩預期
中國內地多處仍現新冠變種病毒疫情,在「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下,封城防控的狀態大大影響生產及需求,正演變成一場信心危機。所講的,非單只是外資對中國投資的信心被動搖,更重要的是內地民營投資失速、就業不穩和消費意欲收縮所造成的信心衝擊,正威脅內循環的可持續性。當局除了要堅持各項改革,並頻密出台穩增長措施之外,更須設法為防疫目標給出時間表,以盡快有效穩定市場預期。畢竟全年經濟增長目標,不能光靠口號就能實現,必須抓緊時機,若有閃失而被迫走回大水漫灌狂谷投資來刺激經濟的舊路,則這場逆境只怕更難扭轉。
受新冠病毒變種,而防疫政策未變之下,內地多個主要城市陷入停擺狀態,當中作為國際航運中心及國家金融中心的上海市備受內外關注。持續的封城抗疫,非但影響本地企業營運,不少外資企業在當地的生產亦受到影響。為了確保產業鏈供應,部分外企只有在中國以外地方尋找貨源作應對,部分更要調離人力資源至區內其他地方,主因不一定是看淡中國的長遠經濟前景,而是短期無法掌握內地全面復工的進度,故不得不採取措施應對營運風險,這亦無可厚非。
無錯,當前外資在內地股債市場參與的佔比很小,並未擁有所謂的市場定價權,故即使外資求去,也不足以影響內地大局。之不過,本地企業的營運實實在在地受防疫措施影響,大量民營企業失去一段時間的營收,面對訂單和人才流失,開始對前景感到迷惘;勞工收入減少,甚至失業,亦勢必打擊消費信心和內部需求,造成惡性循環,後患無窮。
有見及此,近期內地當局採取措施穩增長的力度空前,這一點努力毋庸置疑。事實上,置身於全球地緣政治緊張、通脹升溫和量化緊縮潮來襲的大環境中,中國得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作全盤考慮,這些年致力整頓核心產業的措施得繼續深化和堅持,不能因疫情半途而廢。之不過,投資與消費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關鍵引擎,民營經濟倘若持續失速,「長鞭效應」將風險傳導致生產端,足以造成中長期的衝擊。
故要穩外貿、穩內需、穩金融,說到底是先要盡快解決防疫對生產與需求端的制約,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市場信心。面對全球多地經濟陸續走出疫情,恢復邊境人口流動,中國經濟所承受的競爭壓力只會愈來愈大,當局得設法止住悲觀預期蔓延至第三季,否則穩增長的阻力會愈來愈大。若然中國經濟「疫」厥不振,對亞洲以至全球經濟而言,誠然都是一大噩耗!
如今中美博弈,論經濟結構、創新動力與體制效能,中國都擁有競爭優勢。眼前的疫變,對中國經濟造成短期衝擊,惟絕不能輕視,因處理得好,有望如「感冒」小病,治愈後可迅速復常;可若處理失當,「感冒」足以演變成手尾長的大病,故必得平衡各項風險,謹慎應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