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券商難捱 掀起執笠潮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惹來各界熱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惹來各界熱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惹來各界熱議。
成本增 競爭大 年內13家停業
時隔多月,本港第5波疫情確診病例終見回落之勢,但各行各業經歷多輪防疫措施蹂躪下營運舉步維艱,券商業首當其衝。除港股每況愈下外,科技及合規成本增加也拖累傳統券商慘遭結業潮,生還的券商惟有加快互聯網轉型變陣。截至昨日,香港交易所(00388)今年以來,已先後收到至少13家證券行在交易所停止營業的通知。
持有一至7類牌照、以「絕對零佣」吸引香港大批散戶開戶的一通投資在3月底結束營運,讓業界大感意外,因其母公司一通金融控股在去年9月曾遞表申請上市。惟一通結業只是冰山一角,今年初至今還有中匯資本投資、和升證券、中安證券、天元金融、東儲證券,甚至在港營運近26年的包大衞証券投資也相繼舉手投降。
西證國際證券(00812)上月底亦以集中現有資源投入優勢業務為由,決議暫停直接經營「證券經紀及孖展業務板塊」的經紀業務,並將有關業務以轉介形式繼續營運。集團預計將從5月20日起暫停直營經紀業務,而計劃暫停和轉介的直營經紀業務佔集團去年收益7.68%。
一通轉攻網上超市
一通把結業歸咎於疫情導致人力出現嚴重短缺,繼而決定在情況繼續變壞前結業,甚至最近宣布轉攻網上超市雜貨業務。實際上,本港疫情遲遲未能受控,券商難以在實體渠道吸客,加上互聯網券商以「零佣金」噱頭搶客,導致傳統銀行及非零佣的中小型券商陷入客戶流失的困境。
結業潮不只是疫情重創的後遺症,香港證券業協會對會員機構進行的資本市場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0%受訪者認為成本升幅最大的是資訊科技的投入;另有44%指公司最大的經營開支是人工。同時預計今年第四季將推出的「港股實名制」,亦可能進一步增加合規成本。
盛寶金融香港首席執行官Richard Douglas評論,導致結業潮的原因不單止是疫情,還有更多新的競爭對手入市,打造新的定價結構等,這些因素疊加導致市場重新洗牌,並改變現有運作方式。他表示對行家退下火線尤感可惜,但指目前香港防疫政策正在陸續放寬,如果復常趨勢持續,「那麼香港將重新開始繁榮,經濟活動會開始恢復。」
外資有望返港營運
香港能否在疫情下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早已惹來各界熱議,因港府嚴格執行「動態清零」防疫策略之際,一度迫使多間外資大行重新審視在香港營運。惟Douglas認為,這未有影響在香港營商的吸引力,主因香港不論是新股還是股票市場規模仍名列前茅,又是內地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間人。
他相信,防疫措施導致的企業搬遷或人才流失情況僅屬暫時性,當局正積極放寬防疫措施,不排除投資者或企業重返香港市場,畢竟香港「是一個很酷的金融中心」。
港中小券商今年接連結業港中小券商今年接連結業
港中小券商今年接連結業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