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視野:中港股市漸見曙光

中港股市在過去兩個月大幅波動,內外因素眾多。除了俄烏戰事和市場對中美關係的擔憂外,內地貨幣政策、房地產行業仍然低迷、平台經濟管控和中概股退市風險均對市場情緒造成干擾。不過,「危」與「機」總是相伴而行,至暗之後往往迎來曙光。
內地幣策開始放鬆
其實內地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慢慢放鬆,人民銀行在去年7月和12月分別降低了存款準備金率兩次,每次各0.5個百分點。至於一年和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雖然在今年1月和去年12月兩次下調,分別減0.15厘和0.05厘,但放鬆速度仍然非常謹慎。內地信貸脈衝在過去6個月變化不大,到今年2月底仍呈現負數,代表社會融資規模平均增速慢於經濟增速,沒有多餘資金流向股市和樓市。
人行2月中發表的報告有兩個重點,第一不搞「大水漫灌」,第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不過,在3月中,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國務院金融委會議研究當前形勢稿件中卻指,「關於宏觀經濟運行,一定要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振作第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從語氣看,似乎比一個月前放鬆一點。
內地房企資金流源自3個方面,分別為銀行借貸、金融產品借貸和樓宇銷售。不過,目前銀行抽貸、資本市場對房地產信心不足,加上預售資金的監管,導致房企流動性緊張。要解決此問題不易,劉鶴指,「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政府看似還在尋找可以刺激經濟,但不會導致房地產過度炒作的方法。
網企已見投資價值
要了解房地產行業何時轉勢,惟有緊跟數據。今年首兩個月,內地商品住宅房銷售額按年下跌了22.1%。從去年7月開始的按年銷售金額下跌趨勢暫未有穩定下來的迹象。
可以預期,中央最後會讓一些高槓桿民企在可控情況下倒閉,作為對其他地產公司殺雞儆猴的警告。買樓的居民雖會得到保障,但金融產品的投資者定要接受部分損失,因為這樣做才能打破剛性兌付的漩渦,使未來市場能夠更合理地為風險定價。
在過去一年,雖然政策已經成為影響互聯網企業股價的一大因素,但政策難以預先掌握,惟有看線索來了解政府想法。第一,過去兩年內地政府全面收緊對數據安全的管治,包括禁止外國會計師查看內地會計審計底稿和收緊互聯網行業的監控。
不過,從新聞得知,內地當局正準備放寬一點中國企業向境外披露財務訊息的規定,這可能代表過去兩年的收緊政策有放鬆空間。首先,對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直接影響,也可能代表對互聯網平台的管治有所放寬。第二,劉鶴在談及平台經濟時,指出要「穩妥推進並盡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句中的「盡快完成」有機會代表平台整改已進入下半場。
在目前水平,部分互聯網企業已見投資價值,投資者定要留意整改何時進入尾聲,當中,要留意對網上直播銷售監管何時推出。
中國將本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訂在5.5%,而要達成這一目標,預期在貨幣政策、房地產、平台經濟監管等方面的鬆綁都必不可少。不知當這些層面都觸底反彈,投資者回頭看此刻,會否覺得果然是「危中有機」?
行健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分銷總監 石醴泉(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以上只反映當時觀點,並非投資建議,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