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俄警告制裁引發糧食危機

全球恐難避免出現肥料短缺。 全球恐難避免出現肥料短缺。
全球恐難避免出現肥料短缺。
俄烏局勢未見好轉,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從多方面互相施行的制裁措施,恐引發全球糧食危機。「央行之母」國際清算銀行(BIS)預期,持續數十年的低通脹時代恐過去,現正處於步入高通脹的轉捩點。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隨着目前情況發展,全球市場出現肥料短缺料不可避免,將密切留意海外的食品供應,尤其是出口往其敵對國家的狀況,全球貧困地區的糧食短缺問題亦將因此惡化,導致新一波移民潮及食品價格上漲。他稱,制裁行動阻礙來自俄國及白羅斯的肥料供應,天然氣價格持續攀升導致西方國家在生產肥料時成本更高,並警告俄國或對這些戰略資產國有化,以回應西方國家的制裁,更有俄國官員形容,食品就如一種軟性武器。
BIS總經理Agustin Carstens表示,即使各國央行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抑壓通脹,疫前的低通脹恐一去不返,新壓力正崛起,不但來自勞工市場,勞工將要求更高工資,以彌補被通脹蠶食的收入。此外,有迹象顯示全球化角色將被重塑,由於疫情及地緣政治等因素,部分企業或從全球供應鏈中分離,而低通脹水平能維持數十年有賴這種全球分工模式。
內地「清零」政策影響供應
此外,外媒報道,佔中國糧食產量逾20%的吉林、遼寧及黑龍江三省,因當局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多達三分之一農民出現農耕投入不足的問題。吉林省政府統計顯示,直至3月底,當地約三分之一農民仍未得到足夠肥料,惟離他們開展傳統的春季播種期只有約3周。
外媒引述不願具名的政府農業政策顧問表示,內地正面臨糧食短缺危機,須調整「清零」策略,不應把控制疫情凌駕一切。確保糧食供應既是國策,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復耕任務,填平養魚塘或剷平果園,以恢復種糧。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