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人口縮利復甦 提升生活質素
雖然人口收縮很可能帶來人口老化、年輕一代供養成本上升、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容易下降等問題,但不少學者嘗試從另一角度去看,人均GDP容易隨人口收縮而上升,而後者又往往與個人生活水準掛鈎。
較多學者引用的例子,是德國和日本在2003至2006年人口負增長的時期,經濟都出現復甦,GDP和人均GDP在2005年後都出現較快的增長。俄羅斯更在1992至1993年起人口開始收縮,但經濟在1999年快速上升。
以美國和日本全球兩大經濟體比較,扣除通脹影響後的實質GDP增長率,於2007年美國和日本分別為2.9%和2.1%,前者看似領先,可是除以國內人口之後,日本人均GDP增長率在截至2007年為止的5年以年率計高達2.1%,顯著高於美國的1.9%,後者透過女性生育和淨移入,導致人口在期間出現了正增長。
糧食需求下降 助減碳
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SA)前主席特納(Adair Turner)於2019年撰文,提出只要女性接受教育,以及有自由的生育權,人口下降趨勢不可避免。而成功經濟體有着較低的生育率,即使在印度國內,相對富裕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卡納塔克邦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1.8(每名女性生1.8個孩子)左右,相對貧窮的北方邦、比哈爾邦,仍然可以看到3以上的生育率。
他指出,略低於人口替代水平的生育率(比如1.8)不僅可以受到控制,而且還能為人類福祉帶來一定好處。例如提高平均退休年齡可以確保養老金體系收支平衡,即人們更有動力去保持老年時的健康。另一方面,人口減少亦令到糧食需求壓力龐大、減碳排放等全球頭痛的問題得以紓緩。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