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人口或提前減少 中國經濟須轉型

內地人口恐提早5年面臨負增長。 內地人口恐提早5年面臨負增長。
內地人口恐提早5年面臨負增長。
多年來均有研究都估計,中國人口要到2027至2032年才會出現負增長,然而,今年1月,內地公布的2021年人口數據顯示,當地全年人口僅增加48萬人,至14.126億人,增幅明顯少於前年的204萬人,增幅按年大減,出生率更創1949年有紀錄以來最低。令人不禁懷疑內地人口負增長會否至少提早5年到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或難進一步突破,並帶來老年撫養比率上升等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2019年初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指出,中國人口會在10年後到達最高峰水平,之後出現負增長。在翌年,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更預測,中國總人口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則指,今年內地可能達到人口高峰。
反觀,外國的研究較內地樂觀,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預測,中國人口到2032年才開始負增長。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21年的預測,中國人口在2031年開始負增長。
去年自然增長率僅3.4%
不過,去年內地人口數據惹憂,國家統計局於1月時公布,內地2021年出生人口為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為1,014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8%;人口自然增長率僅得3.4%。
對於去年出生人口減少,國統局認為與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生育率持續下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情況有關,相信內地人口未來一段時間將維持在14億人以上,且能保持每年1,000多萬人出生,預計未來婦女的生育意願會因「三孩政策」逐漸變多。
外界對國統局預測是否過於樂觀或持有不同意見,但上述提出的原因卻點出了近年內地政府積極抗衡出生率減少,人口老化的問題。內地實施多年的「一孩政策」在2016年1月1日開始取消,允許可生二胎,但內地嬰兒潮並沒有到來。
三孩政策兼「雙減」誘生子
直至去年5月,當局公布「三孩政策」取代了僅用了5年的「二孩政策」,成效尚有待觀察。不過,政府擬再對症下藥,在「三孩政策」公布後的兩個月,推出「雙減」政策,目的在於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負擔政策,以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消息公布後,香港上市的中資教育股出現股災,大多股價和公司盈利至今仍未恢復。分析指,「雙減」措施亦是背靠人口政策,大大減輕年輕父母養育孩子的成本,以鼓勵生育。
中國人均GDP在2020年突破了一萬美元關,達1.05萬美元,按世界銀行定義,已屆中等收入之列(介乎一萬至1.2萬美元);去年內地人均GDP進一步升至1.25萬美元,與世界銀行的1.26萬美元高收入國家標準更相當接近。然而,若內地出現人口負增長,令整體GDP難以增長的話,將有機會令內地跌落中等收入陷阱。
最快2025進身高收入國家
有分析指出,人口負增長趨勢難以逆轉,內地要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可行的方法包括增加投資比例、發展多元產業、提升教育,以致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等。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兼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認為,內地最快今年能升級成為高收入國家,考慮到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波動,最遲於2025年就可晉級。
中國去年底人口數據中國去年底人口數據
中國去年底人口數據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