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防疫衝擊 銀行界料港經濟上季衰退

本港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休閒及零售人員流動較疫情前水平急跌四成。 本港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休閒及零售人員流動較疫情前水平急跌四成。
本港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休閒及零售人員流動較疫情前水平急跌四成。
港府即將派發新一輪的消費券拯救飽受疫情蹂躪的經濟,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香港政府早前公布放寬防疫措施路線圖固然有助經濟復甦。除非政策再次突然轉向,本港經濟今年有望增長1.3%,可是仍然比該行原先預測的1.9%低出一大截。
他指出,政府早前嚴格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本港休閒及零售人員流動較疫情前水平急跌四成,上季無可避免會陷入衰退。現時的防疫政策嚴重打擊各行各業投資情緒,其中零售及餐飲於2021年12月已回到疫情前95%,住宿為75%,但這次行業復甦或較2021年慢,市場亦擔心政策朝令夕改,減慢邊境重新開放。
內地需加碼放水保增長
不過,更大的問題是內地經濟滑坡,疫情升溫令經濟活動遭受打擊,日資券商野村早前指出,中國經濟面臨2020年春季首波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峻的下行壓力,將內地本季、第3和第4季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下調至3.4%、4.8%和4.9%,暫時維持全年增長4.3%的預測。
吳卓殷指出,法國外貿銀行目前維持中國經濟今年全年增長5.2%之預測,問題是即使年初各項數據開局良好,疫情蔓延及動態清零政策下帶來的封城措施,均打擊消費及工業生產活動。
就3月份而言,全國人員流動已按年下降33%,反映壓力有增無減。如要實現約5.5%的增長目標,內地需要加大財政及貨幣政策。然而,目前除了地方專項債加快發行外,社會融資規模中,面向實體經濟的貸款部分仍未見反彈,防疫政策方針難以轉向下。疫情何時受控,以及政府帶動基建項目會否延遲,將是本季內地經濟表現的關鍵因素。
疫情若能在本月受控,內地經濟今季或能按年增長4.5%左右。
另邊廂,上港集團表示,上海港延誤情況愈益嚴重為不實報道,澄清該港口作業平穩有序,靠泊效率遠優於去年整體。上周一以來,貨船平均等泊時間不夠24小時,平均等泊船隻少過10艘,全港各生產單位保持24小時正常運作。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