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點評:鋰價左右新能源產業發展

鋰被譽為「白色石油」,鋰資源更是鋰電池的核心原材料。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與鈷、鎳、石墨、稀土永磁等上游關鍵原材料一樣,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認識到鋰資源的戰略意義,智利、玻利維亞、墨西哥等國家將鋰資源和石油一樣列為國家戰略資源,對鋰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愈來愈嚴苛。
同時,鋰在美國、中國、日本及歐盟等全球主要的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也均被列為關鍵礦產資源,加上步入後疫情時代,全球開啟綠色復甦步伐,在能源結構轉型的時代浪潮下,各大主導型經濟體的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潔淨化的雄心更加堅定。以鋰電體系為代表的化學電源,將成為綠色變革中的基礎能源儲存設備。
在超級需求的加持下,上海有色網現貨價格顯示,昨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達到每噸50.2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初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漲近10倍。
企業受累原料成本急漲
此外,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鋰資源量約4.6億噸金屬量,世界鋰資源儲量主要集中在智利、澳洲及阿根廷。中國鋰行業主要依靠進口西澳鋰精礦生產電池級鋰鹽及深加工產品,再銷往下游的全球鋰電供應系統。中國鋰礦對外依存度達約65%,且隨着未來新能源汽車等市場需求的高增長,以及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新能源佔比逐步提高,料中國鋰礦對外依存度的比例還將繼續提升。
在內地重磅會議期間,企業界代表均不約而同把焦點放在電池領域,其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遞交的提案指出,期望盡快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內地鋰資源保供穩價,期望能優化大容量鋰電池道路運輸管理體系,幫助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在每噸近50萬元人民幣的碳酸鋰價格下,投資者需要開始警惕原材料成本上行,或會導致要整個產業鏈共同消化鋰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長遠來看,內地政府應加大本土鋰資源的開發力度、強化對鋰資源的保障,以滿足內地對動力電池生產需要的同時,建立全球多元的供應體系。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