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專家:廉價勞工時代過去 未來數十年通脹勢高企

有專家指,內地勞動人口於未來30年將減少近五分之一。 有專家指,內地勞動人口於未來30年將減少近五分之一。
有專家指,內地勞動人口於未來30年將減少近五分之一。
曾幫助香港建立聯繫匯率制度的英倫銀行前貨幣委員會成員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表示,1990年代以來全球低通脹不是各國央行有多英明,而是廉價勞工的貢獻,可是勞工短缺時代及「去全球化」浪潮已殺到埋身,通脹將持續高企,「日子會愈來愈難捱」!
現年85歲的古德哈特直言,新冠肺炎疫情為過去30至40年的通縮,以及未來20年的通脹劃下分界線,料今年先進經濟體的通脹維持在3至4%水平,並在未來數十年持續維持在這水平,告別疫情爆發前10年來一直處於約1.5%水平。
勞動人口減 增議薪能力
他直言,通脹自90年代起處於低水平,並非歸功於各央行政策,而是經濟全球化下,引進數以百萬來自中國及東歐地區的廉價勞工,並向富裕國家輸出極低勞動力成本及產品價格。他憶述1970年代,工會聲勢浩大,給工人爭取更高工資,推高通脹,後來不敵全球化及來自中國勞工的競爭,勞工的議價能力大幅下降,通脹於是向下。
不過,現時發達經濟體的生育率及勞動人口不斷下降,連中國的勞動人口也會在未來30年減少近五分之一,增強勞工的議價能力。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正遭受破壞,企業在勞工短缺,以及國家主義和地緣政治壓力下,將更專注發展當地製造業及投資,亦會推高生產成本及打工仔的議薪能力。
英倫銀行另一前貨幣政策委員波森認為,主流意見是人口老化下,民眾及企業將減少投資、消費和創新研發,並累積大量政府儲備。不過,古德哈特反指,全球儲蓄將下降,因為打工仔不大可能有足夠退休金,退休長者的消費將超過生產,尤其醫療開支,這將連同企業確保供應鏈及勞工穩定下開支增加,一起推高利率。
事實上,市傳歐洲央行去年12月議息時曾討論人口結構變化、中國在全球化的角色轉變等有關結構性改變,或導致高通脹,跟古德哈特的見解呼應。歐洲央行執委施納貝爾同意古德哈特的觀點,「他在警告我們不應把過去與未來發展相同視作理當然。」歐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拉內上月稱,全球經濟轉變將使通脹在疫情完結後,仍維持在高水平。
曾在中國人民銀行擔任經濟師的「民企之父」張化橋坦言,現時部分中國公司承受成本及工資上漲,毛利受到壓縮,預料他們將提高出口價格,並需進一步提升工資吸引在沿海城市的工人。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