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東西對立新冷戰 中美難競而不鬥

俄烏交戰,歐、美等西方國家礙於意識形態和局勢的推演,最終還是有限度使用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支付系統來制裁俄國。此時中國選擇鞏固與俄國的經濟聯繫,變相向世界宣示站在歐美的對立面。事已至此,全球再次分裂成東西兩大陣營的格局已清楚不過,新冷戰下,世界經濟格局將從此徹底改變。
在俄烏開戰初期,歐洲仍有不少聲音反對以SWIFT國際結算系統這「金融核彈」作制裁手段,可是俄軍持續進逼烏克蘭,結果歐美還是不得不出手,發表共同聲明將數家俄國銀行踢出SWIFT,以及制裁包括普京等多位俄國政治人物等,可以說是有史以來西方對俄國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與金融制裁。
中美兩國自2018年開始打響貿易戰,揭開中美博弈新一頁,不少分析指美國最終或會以禁止中港使用SWIFT作為金融武器,豈料如今俄國竟率先領受美國這金融武器的挑戰,引發俄國金融市場大幅動盪。此舉發生於俄烏展開談判前,歐美顯然圖以此重招向俄國施壓,惟以普京的強硬作風,只怕歐美下一步要劍指俄國能源。這段時間,歐美圖加快走出疫情,推動經濟與貨幣政策正常化,以化解通脹危機和外部挑戰,這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如今正充滿變數。
本來這場歐洲戰爭,與身處亞洲的中國似未有太大直接關係。問題是美歐與俄翻臉之際,中國表明要加強與俄國的經貿關係,就變相向世界說明中國選邊站了。這勢必在中美博弈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兩者的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矛盾。
在貿易與貨幣戰的角度,俄國被限制在國際經貿間使用美元,解困的方法就是多使用第二大經濟體貨幣,即中國的人民幣,變相就能為人民幣國際化和去美元化給力。再如在科技戰,美國要搞印太數碼貿易新框架,圖在數據使用的規則、貿易簡易化、電子報關、技術制式和國際供應鏈上排除中國,此時中俄加強合作,「做大個餅」,以實際的經貿利益來鞏固與亞太區其他經濟體的經貿關係,是最積極務實的應對方法。
俄烏交戰不能看成獨立事件,世界爭霸也不再局限於中美兩國的經貿競爭,而是升級至天下一分為二的局面。全球化正朝向徹底破裂,取而代之是以東西方兩大核心的雙軸新冷戰、新競合與新地緣發展。英國石油巨企放棄巨利撤出俄國,正好說明政經從來分不開。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中國將捲入漩渦,中國資產或成西方資金拋售對象,中國也得思考如何處置手持的一萬億美元美國債券。
國際秩序展開重構,掀動世界利益重新分配,大洗牌過程中必有得失,在兩大強國之間取中間路線的中小型經濟體,處境將愈見困難,甚或淪為列強爭奪對象而自危。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過去賴以生存的全球化正在褪色,中港同源的底線既不能改變,所謂「窮則變」,北望神州尋求共融,也許就是身處這百年大變局的生存之道。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