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再咒 香港經濟恐僅增1%
疫情通脹地緣政治夾擊 消費服務業高危
疫情、通脹與地緣政治風險3大負面因素夾擊,衝擊中港經濟。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率先將本港經濟預測下調至僅增1%,指疫情負面影響巨大。另外,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急轉直下,市場擔心情況持續將推高本港進口通脹,尤其香港不少糧食依賴進口,食品價格趨升對民生經濟產生影響。
大摩的研究報告將本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2%下調一個百分點,為月初港府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第二次下調。該行假設,若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持續到年中,將嚴重影響佔本港經濟總量四成的消費服務業,令相關行業的失業率上升及中小企破產,從而對家庭消費及企業投資產生進一步影響。
該行預計,今年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跌0.6%,下半年則溫和回升至2.5%。若在最壞情況,即今年首季疫情尚未緩和,需在第二季進行封城,屆時雖能阻止疫情擴散,惟料經濟狀況須到今年第四季才可回復至正數,如是者全年計GDP將下跌2%。
離境航班數目20年新低
港府周三公布財政預算案,推出超預期1,091億元一次過的紓困措施,惟該行認為措施只能部分紓緩家庭及企業問題,持續的經濟復甦需待今年下半年、當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逐漸放寬才會出現。
本地疫情尚未明朗,離港方法亦難上加難。外媒引述航空數據公司Cirium數據指,本港離境航班數目由疫情前平均每3分鐘一架,大幅減少至現時平均每一小時才有一班的慘況,創近20年以來最低水平。
報道指出,疫情關係,許多航班目的地被港府列為黑名單,導致2月計劃離港的航班僅592個,即每日約21架次;而疫前本港每月有逾1.4萬個架次航班由香港起飛。單計昨日,離港航班僅為22架,為去年12月單日水平的一半。
上月出口貨值年升18%
雖然載客航機銳減,但本港貨運出口仍有不錯表現。政府統計處昨公布最新對外商品貿易數字,今年1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為4,595億元,按年升18.4%;商品進口貨值為4,529億元,按年上升9.6%。2022年1月錄得有形貿易順差66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5%。
政府發言人表示,期內商品輸往內地、美國、歐盟及其他主要亞洲市場的出口明顯增長;然而農曆新年的時間相較去年有異,或會對上述數據造成一些扭曲。發言人補充,展望未來外部需求持續恢復,將為香港的出口表現提供支持,惟疫情反覆對環球供應鏈及運輸造成干擾。另外,歐洲地緣政治局勢轉趨緊張、中美關係發展等問題亦值得關注,港府會密切留意情況。
全球「糧倉」及「油庫」的東歐地區陷入戰火,市場擔心難免推高全球糧食及燃料價格。星展香港經濟師謝家曦認為,情況對本港通脹數據影響輕微。他解釋,由於本港消費物價指數(CPI)計算權重,主要集中於租金及食品價格,惟疫下本港租金價格持續受壓,加上失業率或再次回升,預期全年通脹僅為2.2%。
另外,雖然東歐非本港食品主要進口地,惟預期全球糧食價格上升,將一定程度影響本港從其他地方進口的食品價格,港人未來或要捱貴糧。
內地下游企業盈利受壓
內地方面,謝氏指中國是石油進口大國,亦是工業大國,故能源價格飆升勢影響中國經濟。他指,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加上部分省份仍受疫情影響,1月CPI及反映上游物價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出現「鉸剪式」分歧,上游企業仍可將高成本轉嫁下游企業,惟下游企業難以再轉嫁消費者。
同時,隨着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外國工廠復工搶佔部分內地工廠生意;而內地零售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亦成為下游企業盈利進一步收窄的原因。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