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研新招谷金融 機會風險須兼顧

全球趨向新經濟模式發展,朝創新科技、數碼化、環保節能等方向轉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與時並進,主動求變,配合經濟支援戰略產業成長,無可厚非。之不過,在經濟「換檔」 過程中,須謹記「欲速則不達」,在金融市場謀求增加科創元素上,須理順架構和監管,平衡風險,免得落入「一放即亂,一收即死」的惡性循環,屆時中港金融沒兩樣,香港市場獨特性褪色,更難挽留國際資金!
政府在財政預算案透露,考慮到一些從事先進技術且具規模的科技企業需要資金投入研發,卻未有盈利和業績支持,證監會及香港交易所正檢討主板上市規則,研究在充分顧及相關風險下,修訂上市條件配合集資需求。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要適應新經濟興起,諗計配合國家戰略發展,擴闊企業收入來源,本屬好事。問題在於,如何在開闢新發展路徑的同時,兼顧傳統產業的發展,並就新經濟企業的特性,制訂合適的市場架構和監管,免適得其反。
就如今次政府要研究擴大「未盈利創科公司」主板上市,其實目前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已可到主板上市,如今政府變相是要研究擴大相關範圍。從這些股份波動性之大可以預期,若日後主板擁有這類高風險企業的佔比增多,將令整體市場波動性大增,這就成問題了。
比如內地,亦在積極擴展創科企業的融資渠道,包括在2019年成立上海科創板,特點是不限制首次公開招股的定價,且實行註冊制上市,亦允許企業採取雙重股權結構,做法與滬、深主板分開處理,一則讓這新設的專板可以供予專門能承受高風險的投資者參與,亦有合適的監管規則來管控風險;二來亦可避免影響主板波動性及整體融資氣氛大上大落。
如今港府放風研究在主板基礎上擴大「未盈利創科公司」融資,必惹關注。事實上,過去一年的科企監管風暴,重磅科技股估值大縮水,不知蒸發了多少股民的身家,更連累港股整體交投氣氛。若然再進一步加大主板的創科元素,意味主板將承受更大的監管政策風險。
其實,香港前稱「創業板」的GEM,定位模糊,既未能吸引小微創新企業聚腳,更不是大型科企落戶的選擇,交投長期淡靜,轉往主板的個案又寥寥可數,實在浪費資源。香港金融如欲加強服務科企,何不將GEM重新定位,使之成為香港的「科創板」,投資者風險自負,市場架構更清晰可循。
隨着疫情加快新舊經濟交替,政策過渡期的安排甚為重要。就如近年全球興起的減碳,令政策向新能源傾斜,一下子冷待了傳統能源,企業投其所好,減少生產傳統能源而增加新能源投資。偏偏遇上全球能源供應緊張,新的供應未成氣候,舊的供應又趕不上,變相自製危機。同一道理,金融既是香港經濟的命脈,資本市場發展必須瞻前顧後,任何改革得按部就班,不能盲目跟風,一蹴而就。身處百年大變局,「香港夢」得腳踏實地來實踐,否則追夢不成,行冤枉路,現實將更難存活!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