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理財Campus:教子女理財 從小拓「錢」途

當子女想買新玩具時,家長宜趁機講解利是錢的用途。 當子女想買新玩具時,家長宜趁機講解利是錢的用途。
當子女想買新玩具時,家長宜趁機講解利是錢的用途。
?利是為小朋友在農曆新年的指定動作,家長如何幫他們處理利是錢又是一門學問,皆因不少慈父慈母都會惆悵這筆錢應如何使用。其實,利是錢是讓小朋友學習理財的大好機會,家長不妨趁子女「利是?來」後,親自教他們如何用得其所、愈儲愈多!
按不同年齡教理財知識
根據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去年進行的調查顯示,本港家長向子女灌輸理財觀念的取態傾向保守,僅28%家長會抽空主動與子女討論金錢管理,有12%家長更指完全不會與孩子談及相關話題,原因是他們年紀尚小,未能明白理解。不過,亦有49%受訪家長容許子女管理部分或所有利是錢。
理財專家指,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認知有別,故建議選用適合他們知識領域及範疇的方法去教導,而不應強行灌輸千篇一律的理財知識,才可有效讓孩子學以致用。以下將學童分成3個年齡層面逐一解讀。
3至6歲:認住貨幣特徵 建立儲蓄概念
升上幼稚園的小孩,創意無限且活潑好動,所以不妨讓他們嘗試「拆利是」的滋味,或引導他們用紙筆畫下心目中金錢的樣子,讓他們以「童心看金錢」。與此同時,家長可以透過這些活動,向他們講解貨幣的顏色、圖案及形狀等特徵,從而培養他們在這方面的意識。
除此之外,家長亦可先用零食代替金錢,以啟發儲蓄的概念。例如,可每日給予一粒糖果,同時表明「不如保留一些糖果,以便日後想吃時再吃」,啟發子女意識到儲錢乃積少成多的習慣,並可在需要時才取用。
用錢罌形象化存錢行為
同時,可為子女準備錢罌,「形象化儲錢行為」,陪伴他們將部分或全部利是錢放進錢罌,並定期點算內存的金錢數目,以了解儲蓄會慢慢增加,從而建立數學觀念。
7至11歲:分成3份使用 培養「量入為出」
至於一班就讀小學的孩子,由於他們對「加、減、乘、除」的運算有一定概念,加上開始明白交易過程中要使用金錢,故家長可教導將利是錢分成「儲蓄、消費、分享」3大部分去使用。至於利是錢的配置,則建議是先將一部分用作儲蓄,再與子女商討餘下的金錢應如何分配,作消費及分享之用。
認清「想要」與「需要」
家長亦可以透過一些消費活動及交易,向孩子講解「想要」與「需要」的不同之處,令孩子學習控制購物欲,培養「量入為出、應使則使」的觀念。例如在與小朋友逛街購物時,他們多多少少會想買新玩具,家長應該要講解利是錢的用途,是屬「想要」或「需要」,令他們明白「想要」是適可而止,亦只可以用部分利是錢購物,同時提醒他們「需要」的分別,即是一些生活上的必要消費,如吃飯、到超市買日常用品等。
家長亦可帶子女到超市購物格價,貨比三家,從中介紹貨幣的功能,好讓他們長大後不會變成「大花筒」。
11歲以上:審視電子消費紀錄 避免使凸
一眾高小,以至中學生擅長將電玩遊戲玩到出神入化,所以家長向他們教授正確的電子錢包、電子貨幣訊息尤其重要。事關他們接觸電子貨幣時,或多或少會對「錢」的概念較為模糊,甚或不知不覺「使凸」,所以當小朋友使用電子錢包或其他電子支付工具時,家長可與他們一起審視電子消費紀錄。
此外,家長可為他們的電子支付工具設儲值上限,或給小朋友現金增值,避免透支之餘,亦可讓其感受這些錢包並非無窮無盡。
不妨嘗試投資 買收息股
若父母懂得投資,更可以嘗試和孩子用利是錢在股海尋寶,以選取收息股或指數成分股為主,小試牛刀,從而令他們明白投資的真諦,乃跟投機是兩碼子的事。
家長可為子女的電子支付工具設儲值上限。家長可為子女的電子支付工具設儲值上限。
家長可為子女的電子支付工具設儲值上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