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通脹疫變民困苦 再來俄烏攔路虎

中美博弈,本就在推動全球供應鏈朝着兩強脫鈎的方向重組,削弱全球化紅利。豈料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逾兩年不散,進一步深化國際供應鏈危機,疊加期間各大央行天量「放水」的後遺症顯現,全球超級通脹來襲已是鐵一般的事實。美國將以加息「收水」應對,亞洲新興經濟體須面對匯率不穩及資金流走的問題。奈何近月變種病毒持續擴散,加上俄烏局勢不穩激化通脹危機,只怕經濟復甦無以為繼,內部不穩定因素劇增,必將考驗各地政府的治理能力,政經動盪的骨牌效應若不及時化解,只怕後患無窮!
近月香港的第5波疫情愈演愈烈,感染人數尚未見頂,市道儼如戒嚴,抗疫一塌糊塗,經濟一池死水。再看亞洲區內其他地方,越南單日新增逾4萬宗感染創新高、新加坡平均每日確診數達1.5萬、泰國官員預計至2月底染疫人數或破3萬、印尼單日中招人數接近6萬。由於亞洲區人口多、居住環境較密集,以Omicron變種病毒傳染之快,只怕短期區內確診人數會直線上升,尤其是部分地區選擇冒險重新開放邊境,是福不是禍,是禍擋不過!
疫變本就是對區內經濟復甦的一大威脅,偏偏此時國際間醞釀炮火,所指的是俄烏局勢。本來,一場歐洲戰爭,不至於會直接影響亞洲,問題出在歐洲一旦爆發戰事,美俄互相制裁,勢必進一步打擊全球資源和能源等基本供應,加劇環球通脹。若這迫使美國猛力加息「收水」,勢將觸發避險資金向美元資產「萬劍歸宗」,亞洲股、匯市場瀕危,更甚是利率急升引爆債務危機,連鎖反應實在不容低估。
本來,通脹升溫的同時,若貨幣政策正常化是有序進行,只要經濟復甦步伐跟得上,實在不用過度憂慮。問題是如今疫變與通脹同時發作,令經濟復甦前景充滿變數,一旦再次陷入衰退,疊加物價與利率齊升,對民生經濟,無疑是沉重打擊,更會演變成社會與政局不穩的根源。
難怪「股神」巴菲特多年「軍師」、投資名宿芒格近日坦言,當前的通脹惡劣情況,比1970至1980年代更嚴重、更難解決。他更形容潛在的通脹威脅僅次於核戰,資產泡沫隨時可能破滅,其影響力可以維持10至20年。世界銀行亦警告,由通脹所導致的加息和債務問題,可觸發全球連鎖反應,其禍害之大,恐怕過去幾代人都從未見過,當中全球最貧窮的族群所受的打擊最大,發展中國家近半的中小企恐難以生存。
歸根究柢,過去兩年全球施行無限量寬,本欲以非常規手段緩解經濟壓力,以換取時間消滅疫情,讓市場重納正軌。偏偏中美博弈,全球兩大經濟體無法手牽手合作應對疫情,推動復甦。至今疫情猶在,病毒更不斷變種,加上世界各地的防疫政策存異,疫情難以斷尾,國際經貿活動無法重回舊觀,更不堪的是此際迎來地緣政治風險激化通脹,所謂「前無退路而後有追兵」,如今只能寄望俄烏戰爭打不成,否則全球危矣!大局難挽,就只有各自設法亂世求生!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