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宏觀剖析:投資者如何涉足內地碳交易?

內地碳排放權投資會是「下個黃金機遇」嗎?儘管目前直接投資管道有限,但投資者可審視企業盈利受到的影響,為贏家和輸家做好相應的準備。
碳定價是根據公司的碳排放量(傳統上被視為無形的副產品)釐訂出可衡量的直接成本或收益。目前,內地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只限於發電行業,且給予的免費排放配額(或污染排放配額)相對較高。不過,企業獲利對碳價波動的敏感度,可能會迅速改變,以歐洲市場為例,碳價的每日波動率可能達到40%以上,這為企業帶來了不確定性。
2030碳價料達130美元
隨着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覆蓋範圍擴大,這將驅動市場參與者出現明顯差異,取決於企業是否做好準備迎接此一重大變化。實施步伐也可能產生更廣泛的經濟影響,因為成本可能會轉嫁給消費者。
碳價趨同是理想的結果,在全球範圍內,國際能源機構(IEA)預計若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至2030年碳價將達到每噸130美元。不過,各國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和速度可能大不相同,具體取決於各國的市場結構和相關政策設定。比如,美國加州實行的排放限額與交易系統(cap-and-trade)設定了價格的上下限且與通脹掛鈎。
布局能源轉型領導企業
如上所述,目前內地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重點針對電力行業,由於存在替代發電原料且技術成熟,該行業的減排成本相對較低。因此,發電企業可能更傾向於推進減排,而不是購買配額。隨着碳市場在下一階段擴展到其他行業(比如鋼鐵和水泥等減排較為困難的行業),此一情況將會改變。
此外,內地的碳交易量仍然很小(全國排放總量預估為14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且僅限於參與企業。目前碳期貨市場也在討論中,但這可能在中期內才會落地。
雖然直接涉足內地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機會有限,但投資者仍可採取以下方式布局投資組合:投資排放管理和能源轉型方面好於同類企業的行業領導者,尤其是可能被納入碳市場的行業;投資於有望透過出售碳信用來獲得額外收入的精選綠色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投資於碳的方向性持倉,包括強制性和自願性碳市場上的碳信用交易。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