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樓市不穩敲喪鐘 盡早撤辣度寒冬

第5波疫情肆虐,香港經濟進入冰封狀態,就連被視為「只升不跌」的樓市,都開始敵不過地心吸力而展開調整。現屆港府班子領導防疫搞得一鑊泡,香港的零售、旅遊已衰到貼地,股市彈散,如今就連樓市都撐不住了。生意無得做,打工仔丟飯碗,股、樓等主要資產的財富效應亦無以為繼。廢官為禍至此,直把香港經濟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人禍比天災更可怕!
香港回歸快25周年,經濟結構單一未改,欠缺支撐性新興產業。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港府防疫失策,如今香港經濟已逐漸形成市道疲弱、資本投資萎縮、就業市場惡化、消費意欲不振,經濟規模收縮的「衰退鏈」,再加上首季美國聯儲局即將啟動加息周期,意味借貸利息成本趨升,對不少正處水深火熱的企業和市民來說,猶如一道「催命符」。
雖然港股在國策主導下,有中企來港上市撐場,惟受累於內地的行業監管和經濟增長放緩,中資股表現不振,加上中美博弈,以及香港的防疫政策不利國際商貿,港股一浪低於一浪的走勢已持續一年。即使多了不少大型新股上市,但大市成交卻不復前,在在反映不少資金已投降離場。
更令港人惶恐的是,隨着移民潮出現,外資撤港,再加上防疫政策大大限制人流,無論是商業抑或住宅物業都顯現疲態,樓價「只升不跌」之說幻滅,取而代之是「搖搖欲墜」。要知道,香港的住屋問題嚴重,港人不是沒有住屋需求,而是供需失衡導致上車難,如今疫下連兩餐都不保,就更談不上置業了。商舖旅客不見了、如今連本地客都消失,拋售物業套現應急的壓力空前,骨牌效應不容低估。
要知道,香港一直依賴樓市景氣來支撐和刺激財富循環,樓市穩定,對經濟是一道有力的支持;反之,則是極大的負累。更何況,對不少港人而言,自住物業就如命根,乃全副身家所在。這些年還有不少人將貨就價以數百萬元買入納米單位蝸居,背上半生債務,還有不少以高成數按揭上車,一旦樓價大冧,幾可肯定是一場災難。
刻下香港經濟備受疫情衝擊,港府應重視財富效應,力挽元氣,尤其如今市場人氣渙散,樓市政策應以傾向「寬」為主,例如讓早已完成任務的住宅「辣招」退場,釋放購買力穩住樓市,讓財富效應不那麼快消失、消費不那麼快萎縮、失業不至於那麼嚴重,財赤就不那麼來勢洶洶,這才符合穩增長、振興經濟發展的需要。
只要樓市及時回穩,經濟大局可以完全不同。明乎此,港府應及早檢討樓市「辣招」,讓相關行業受惠,為疫下疲弱的經濟補底。否則,銀行的商貿貸款本已萎縮,再放任樓市大冧不管,市場信心崩潰,按揭和信用卡貸款等壞帳飆升,衍生的金融系統風險,甚或動搖港元聯匯之本,後果不敢想像。故港府得未雨綢繆,盡快優化財政及樓市等政策,確保香港經濟穩字當頭,免一病不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