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港首隻SPAC料今季登場

本港SPAC機制料有助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 本港SPAC機制料有助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
本港SPAC機制料有助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
4企已申請上市 或共至少籌40億
香港今年落實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機制短短個多月時間,至今已吸引4隻遞交上市申請,料共集資至少40億元。有業界人士認為,基於上市過程會較傳統新股簡單,預期最快首季可見首宗上市。即使新加坡已搶飲亞洲區SPAC「頭啖湯」,但本港SPAC機制料有助去年透過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拓展資本市場。
新加坡與香港常年爭奪亞洲金融中心地位,連SPAC亦不例外,更在今年1月份搶先香港一步,奪得亞洲首隻掛牌SPAC上市地的名銜。有投資銀行人士指,未來12至18個月內,新加坡SPAC掛牌數目或增至約12家,主要是星交所放寬SPAC上市規則,吸引東南亞科技新創公司,並料有更多相關公司尋求被SPAC併購,以達致快速融資的目標。
單計上月,已經有3家SPAC登陸新加坡交易所,包括新加坡政府基金淡馬錫支持的Vertex Technology Acquisition Corp.、歐洲資產管理公司Tikehau Capital和LVMH集團董事長Bernard Arnault控股公司Financiere Agache支持的Pegasus Asia。不過,股價卻未必能挾大股東背景的光環而節節上升。
勢助大灣區拓展資本市場
與新加坡相比,香港首隻上市的SPAC何時揭曉仍需拭目以待。該業界人士指,SPAC為空殼公司,基於沒有業務及財務往績關係,相信聯交所在審批上市時,主要着重發起人及董事局是否合規、有否存在利益衝突等,故不存在傳統新股上市時對行業前景、經營模式、業務可持續性等疑問,相信問答過程會較短。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展規劃部策略分析師梅新蕾相信,香港引入SPAC機制之後,不但增強了港股市場的全球IPO競爭力,同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此外,梅新蕾稱,這亦有助推進大灣區資本市場服務在境內與國際「雙循環」的質效,因香港SPAC機制可望為大灣區金融機構提供參與「雙循環」的方式,包括可以作為SPAC發起人,挖掘扶植境內優質企業;銀行機構可以為SPAC發起人在完成目標項目併購時,提供融資服務、財務顧問服務等。
南韓眼鏡品牌傳來港招股
大灣區作為內地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去年全年大灣區企業IPO數量已達111家,佔全國IPO數量的16.6%;總集資額1,156.71億元,亦佔逾一成。其中,香港IPO企業數量亦佔據區內前4位。市傳南韓潮流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正考慮今年來港上市,以提高品牌於內地的知名度,料集資約3億至5億美元。
新春假期後一周,A股IPO審核工作明顯加快。過去一周已有25家IPO在審企業更新審核進展,另有9家企業上市輔導備案獲受理,反映實體經濟旺盛的直接融資需求。
若剔除終止審查與終止註冊的申報項目,目前有867家企業正在排隊透過IPO上市。
港股迎接SPAC遞表上市潮港股迎接SPAC遞表上市潮
港股迎接SPAC遞表上市潮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