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地中小企服務業PMI創5個月低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恐使全球跨國企業和生產商的復甦前景蒙上陰影。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恐使全球跨國企業和生產商的復甦前景蒙上陰影。
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恐使全球跨國企業和生產商的復甦前景蒙上陰影。
繼內地官方製造和服務業兩大採購經理指數(PMI)上月「雙降」後,反映中小企的財新中國1月服務業PMI降至近5個月低位,按月回落1.7個百分點至51.4,雖勝預期的50.5,但市場分析,這進一步凸顯內地「清零」防疫政策正在衝擊經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放緩,恐使全球跨國企業和生產商的復甦前景蒙陰影。
今年1月的財新服務業PMI勝預期,但上周率先出爐的同月財新製造業PMI按月降1.8個百分點至49.1,重陷收縮區間,創近兩年最差表現,拖累財新1月中國綜合PMI按月急降2.9個百分點至50.1,險守盛衰分界線50水平,創去年8月之後最低。
新出口訂單跌幅15個月最多
內地過去一個月收緊防控措施,明顯抑制上月服務業景氣,儘管服務業PMI和新訂單指數連續5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但均按月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海外疫情升溫衝擊需求,使新出口訂單量結束了近3個月以來的升勢,並錄得超過15個月最大跌幅,創2020年11月以來低位。
市場供需擴張放緩,疊加員工自願離職後未填補空缺,1月服務業就業指數跌破50,為近5個月來首次。企業成本壓力加劇,上月服務業投入價格指數仍顯著高於出廠價格指數,除了人力和原材料加價推高成本外,部分企業亦增加防疫相應支出,同時收費價格隨即「水漲船高」,加價幅度觸及3個月高位,意味通脹加劇。
需求減 累及大宗商品生產國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稱,市場樂觀情緒減弱,行業經營預期指數降至16個月最低,疫情不確定的因素仍是企業的主要憂慮。
疫情捲土重來會拖慢內地經濟增長步伐,去年中央實施限電、收緊內房監管等舉措,對經濟帶來下行壓力,其「影響力」甚至進一步擴至全球其他經濟體。有分析指,內地需求減弱,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受壓,令大宗商品生產國受挫,特別是新興市場;儘管美國整體經濟增長受到內地影響的機會甚微,但依賴內地市場的海外企業銷售和收入增長已出現放緩。然而,滙豐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稱,內地經濟放緩有助緩解晶片和其他商品的短缺問題,從而減輕全球通脹壓力。
中國財新服務PMI轉弱中國財新服務PMI轉弱
中國財新服務PMI轉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