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成夾心 港謀應對須革新
中美爭霸的大局已成,香港作為東西薈萃的國際大都會,過去政治風險幾乎是零,惟目前坐享「兩家茶禮」的局面已不復再。以美資為首的跨國企業,不再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是出於政治立場,留不了自然也不足惜。更現實的做法,是香港須接受自身處境的改變,調整發展策略,從其他方面加強競爭力以補不足。始終在外資眼中,「利錢」是最重要的,一日中美未去到開打實戰的地步,外資不會放棄中國市場,香港亦不愁生意,只是未來得更靠攏內地發展,才能彰顯優勢。
去年,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美國企業數目下降至18年新低,這顯然是中美博弈下美企的立場選擇,香港只有「受」的份兒,並無法扭轉局面。畢竟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鬥爭,壁壘分明,香港不可能像以往般坐着就可四方通吃。
誠然,持續逾兩年的疫情不退,香港配合內地的「清零」防疫政策,施行國際旅行限制,大大影響跨國企業的人員流動,促使部分外商將地區辦公室遷至防疫政策與歐美更貼近的新加坡,從而加劇了外資流失及星港地區競爭。可同樣地,東西方的防疫政策不盡相同,香港只能二選一,既然要爭取早日與內地通關,就得配合內地防疫政策,最重要的是當疫後市面復常,香港有沒有本事吸引這些因為防疫限制而離港的外資回頭。從在港設總部的內地與外資企業此長彼消,可見內企在香港經濟的參與度日高,兩地經濟聯繫更加密切,強化與內地的經貿關係是香港經濟的出路。
事實上,即使美國如何制裁中國,美企仍在大賺中國市場的錢,典型例子有蘋果公司旗下智能手機,去年在內地市場穩居銷量第一,支持該企市值一度突破3萬億美元。可見只要內地市場持續對外開放,美企是不會輕言放棄中國市場。更何況,近年內地經濟質量提升,更率先着手處理房地產泡沫問題,相信對不少外資而言,內地市場的吸引力不減反增。
短期美國與內地經濟增長將有較鮮明的對比,可這個局面不會維持太久,皆因美國的資產泡沫,將隨着聯儲局啟動加息周期而破裂,反觀內地監管與疫情因素始終會有終結,且率先去槓桿的做法,將大減受美國風險外溢的衝擊。屆時,內地經濟可在新起點復甦,配合地區經貿聯繫,引導全球資金流由西轉東來。
明乎此,香港得接受政治風險轉變的現實,並設法加強兩地協作,抗衡外部衝擊。香港是進入中國的南大門,全球各地來華投資,香港的地理優勢沒有其他地區競爭對手能取代,包括新加坡,這一點外資們是心知肚明的。只要香港做好本分,當好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自有生存空間。
最令人擔心的是,港府施政水平低劣,一個疫情更露盡千瘡百孔,這些年香港人心散亂,內部豈非無因?中國這艘世界巨艦正快速前進,不會等人。也許,香港極須一股新的力量始能破局,重新上路,以加快融入中國「新時代」!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