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2021回顧:10災沖走全球萬三億

今年多地出現異常天災,經濟損失重大。 今年多地出現異常天災,經濟損失重大。
今年多地出現異常天災,經濟損失重大。
「碳中和」迫在眉睫 中國部署爭「定價權」
全球氣溫不斷上揚已威脅到經濟發展,回顧今年多地出現異常天災,且不會隨着2022年到來而緩和。最新統計顯示,今年全球最具破壞性的10大氣候災害,造成超過1,700億美元(約1.32萬億港元)的經濟損失,比去年多出200億美元,增幅達13%,也是5年來第4次全年天災損失逾1,000億美元大關。這令「碳中和」成為世界急需攜手合作的議題,當中尤以中國的取態最關鍵,其亦部署爭碳排放「定價權」。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顯示,中國佔全球燃煤發電量的一半以上,預計到今年底前仍將按年增9%。
英國慈善團體基督教援助協會公布2021年10大極端氣候事件(見表)。這「10災」中有4個在亞洲發生,歐美和澳洲也未能幸免。協會表示,天災加劇反映人為氣候變遷影響,今年「10災」造成至少1,075人喪生、130萬人流離失所。報告引述保險公司Aon的資料指出,今年料是歷來第6次天災帶來損失逾1,000億美元的年份,而這6次都是發生在2011年後,過去5年則有4年的損失逾1,000億美元。
華「碳達峰」或提早兩年
全球最大再保險機構瑞士再保(Swiss Re)更稱,今年天災和極端氣候事件在全球造成的損失估計達2,50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24%,單是保險業的成本就攀升至1970年以來的第4高。
燃煤發電被視為氣候暖化的主要推手,而中國佔了逾半份額,故在「碳中和」議題上的表態尤為關鍵。目前中國計劃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即所謂「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郭焦鋒最新表示,作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的排放量實際或於2028年在110億噸左右達峰,較預期早兩年。其中,預計煤炭需求到2025年達到42億噸的峰值,之後是石油需求在2030年達到8億噸,天然氣在2040年則達6,500億立方米。有分析認為,「碳達峰」可能提早達標主因是經濟增長趨放緩,加上新能源產能逐漸投入所致。
因中國經濟結構與歐美等發達國不同,工業需有序轉型,故預計碳排放要到2028至2030年才達峰,即燃煤發電量依舊會提升,惟目前會朝向高質量邁進。最新有報道指,國電電力上海廟公司位於內蒙古的首台1,000兆瓦發電機組已完工,為中國同類電廠規模最大,技術是世界上最高效,煤和水的消耗率最低,據報相關機組會達到4台,向東部沿海省份輸送電力。
此外,一些耗電量高的重工業也會被整治,中國工信部稱,2025年目標之一是電解鋁碳排放下降5%,於2021至2025年期間,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和建材等重點行業需在碳排放總量控制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建項目要滿足超低碳排放標準。
上海研建設碳交易中心
除自身減排外,中國同時把握機遇拓展金融商機。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稱,將努力建設全球最大的碳現貨市場,建成全球碳交易中心,開出具影響力的碳定價;加快推進碳金融創新,推動金融機構、金融產品與碳市場的深度融合,積極發展低碳綠色金融和氣候投融資。他指出,明年將重點推動兩大工作:一是盡快提升市場規模;二是在碳金融方面開展探索,推進產品創新,發展現貨和非期貨類的衍生產品。
今年主要天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今年主要天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今年主要天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