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經濟陣痛中前行 華決心打持久戰

今夏以來,中國經濟在比較基數效應減退、晶片荒及電荒等問題困擾下,下行壓力增加。到了冬季,年關效應下樓市危機持續發酵,進一步打擊投資和消費信心,經濟增長放緩已無懸念。可是中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得改變發展方式,提升質量,「調結構」過程中,陣痛是無法避免的,得拿出「堅心」與「耐心」,設法做好逆周期及跨周期配套,穩步推進「雙循環」戰略,才有望構建新發展格局,應對好中美經貿持久戰!
百年一遇的疫情與中美爭霸,恰巧地同時發生,國際供應鏈傷上加傷,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如今美國經濟看似強勁復甦,實際上卻面對債務高企、美元信用動搖、通脹失控、刺激措施作用遞減等種種挑戰。至於中國,經濟增速處「換檔期」,結構調整帶來陣痛,疊加刺激措施有序退場,帶來嚴峻的考驗。
過去中國經濟的一大問題,是過度依賴房地產來成就高增長,加上這些年全球央行放水,資產泡沫白熱化,內房發展長年失序的問題,不但威脅到金融體系穩定,亦帶來貧富懸殊和人口結構問題,再不決心處理,只有等這個「壓力煲」大爆炸!故縱使內房這個包袱異常沉重,也不能再等運到、不作為。
去年中國是最快走出疫情的經濟體,致令去年下半年的比較基數相對高,加上今年上半年天災連連,今夏又出現電荒,與晶片荒白熱化,重擊製造業,疊加科企監管風暴持續,再到如今多地疫情反彈,經濟增速持續放慢之勢,很大機會延續至明年初。
誠然,如今內地經濟面對的問題,是供給衝擊、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同時出現。這使得「調結構」陣痛放大,經濟改革的反彈亦隨之增加。可是內地不能再繼續停留在中低端的製造業發展,得堅持產業升級改造,提升人力資源和改革就業結構,否則市場份額早晚將被東南亞諸地發展而蠶食,更遑論要應付來自美國的圍堵。
近年內地多番強調不搞「大水漫灌」,正好換來今日調節貨幣政策的空間,向小微企、科技與綠色產業精準導向。近月內地當局先是降準,繼而着手放寬短期市場流動性,正是要在年關加大「穩經濟」力度。可以預期,類似的逆周期「維穩」舉措陸續有來。
經濟改革必有陣痛,但不改革會變成長痛!眼前內地沒有選擇餘地,得放棄以「房」促進增長的舊路,加強治理與監管,確保創新與科技朝組建新製造業和服務業方向健康發展,全力推動「雙循環」戰略。中國的體制優勢,為「調結構」提供可靠的保障,為實現高效、公平、可持續和安全的發展奠下穩固基礎,得保持信心與定力。
疫情總有一天會成為過去,但中美爭霸卻是一場跨年代的持久戰。中美競合是較樂觀的畫面;加劇鬥爭甚至爆發熱戰,雖非意願卻也得作最壞打算。眼前經濟困難再大,也得堅持改革開放,否則中國崛起,無從談起。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