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新股集資勢失三甲
全年料僅3560億 傳美刁難商湯列「黑名單」
畢馬威中國統計顯示,截至本月5日,本港今年新股集資額約393億美元(約3,065億港元),去年全年約512億美元(約3,993億港元),為全球第二。
畢馬威估明年籌4500億
明年香港新股的預測同樣保守,畢馬威中國料集資額介乎4,000億至4,500億元,上市宗數則約100至120宗。資本市場諮詢組合夥人劉大昌提到,目前逾180家企業的申請正在處理中,但預計最後並非所有企業都成功上市。因近月新經濟企業因監管風險估值下跌,同時市況波動亦影響企業上市意欲,相信企業會等待更好時機上市。
中企在外一片風聲鶴唳,據外媒,美國財政部擬於美國時間周五將商湯科技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若成真,意味美國投資者不能投資商湯,「待遇」與華為及中芯國際(00981)等看齊。商湯昨招股孖展「截飛」,僅錄逾4倍超購。
憧憬受惠中概股「退美潮」
事實上,中方對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深表支持。中國證監會國際部主任申兵昨指,當局對中企境外上市持開放態度,會進一步推動中港兩地資本市場深化合作,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包括完善境外發行上市監管制度規則。
市場仍憧憬中概股「退美潮」或有利本港新股市場。劉大昌預期未來中企赴美上市的審查將收緊,若中企考慮轉移上市地,相信對香港新股市場的推動作用會較大。聯交所明年將放寬第二上市的條件,朱雅儀料未來將有20至30家、符合條件公司來港第二上市的可能。
眼見美國去年上市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急增,新加坡及香港均積極為推行SPAC上市制度鋪路,港交所建議的SPAC框架只接受「專業投資者」,對IPO保薦人需作盡職審查。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連伯樂認為,制度框架對披露要求仍嫌不足,股份的稀釋上限亦太緊,更關鍵是獨立董事的角色缺乏討論,強制上市後私募投資(PIPE)須佔新公司預期市值的至少25%,有可能窒礙SPAC在港發展。
阿里晶片報國夢埋門遇阻
另外,市傳阿里巴巴(09988)牽頭接手陷困晶片「國家隊」紫光集團的「報國」行動在最後一刻遇到障礙,據說原因是當局現在「轉軚」憂慮在美國監管新規下,在當地上市的阿里須披露敏感資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