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晶門籲港府做好創科發展規劃

王華志估計晶片供不應求將持續至明年。 王華志估計晶片供不應求將持續至明年。
王華志估計晶片供不應求將持續至明年。
港府早前提到,過去4年內投放1,300億元在創新科技發展,更稱要讓「再工業化」植根香港。然而,本地業界並不受落,晶片研發公司晶門半導體(02878)行政總裁王華志指,所謂的創科發展不能只流於口號,應重新思考香港的定位及發展方向,拿出具體計劃。
缺冒險思維 資助忍手
作為碩果僅存的本地晶片公司,晶門見證科技產業變遷。王華志接受本報訪問時指︰「香港不少科研技術好勁,可惜無人發揚光大。」他認為,港府在看待創科時欠缺冒險思維,令本地科研者很難獲足夠資金支持。政府雖有資助添置先進器材改善生產,但並非支持創新,僅彌補不足。
他強調,創新就是要做「領導者」,而非「追隨者」,一項新技術由最初面世到普及,過程艱苦,必然要承擔風險。以晶門為例,旗下電子標籤業務近年銷售雖迅速增長,但背後是長達數十年的苦功。「這項業務我們做了16年,最近兩年才爆發式增長。」他認為,政府若支持發展創科產業,需做好規劃。若不能提供無限資源,最少明確展示發展方向,決定集中扶助哪些領域。
至於香港半導體產業的前景,他覺得雖然香港地貴、成本高,要從事晶圓生產代工實在難以競爭,但相信本港仍能在產業鏈找到定位,專注晶片研發是較可行的方向之一。
較內地台灣難覓人才
自疫情爆發以來,晶片荒令各地政府意識到半導體產業的戰略意義,繼而推動本土晶片產業。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報告預計,到2023年前後,內地半導體行業仍面臨20萬人才缺口。王氏認為,人才是關鍵,相對於內地及台灣,香港較難覓得人才。
此外,他繼續看好晶片產業前景,隨着物聯網技術發展令晶片應用日漸廣泛,未來的需求也只會有增無減,估計晶片供不應求將持續至明年。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