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車企突圍靠智能轉型

一眾車廠紛紛加速投資新能源汽車。 一眾車廠紛紛加速投資新能源汽車。
一眾車廠紛紛加速投資新能源汽車。
手機品牌紛參戰 電子部件商勢旺
各大車廠面對全球各地紛紛拋出淘汰燃油汽車的時間表,亟需加速投資清潔能源汽車,還要應付蘋果公司(Apple Inc.)和小米集團(01810)等智能手機品牌「來犯」。即使小米股價自宣布造車以來表現平平,分析相信,這些沒有自設車廠的後進者,仍然有望從汽車市場得到新的增長動力,並在今年起4年內為全球汽車電子部件市場帶來約12%複合增長率。
Apple迄今只是繼續被預期「遲早會造車」,而小米集團就搶先在今年初宣布將為此投資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造車,首期投放100億元人民幣,8月底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深動科技,並於上月宣布首款新能源汽車預計2024年上半年面世。
新能源汽車意味龐大的換車需求,單是本港就計劃最遲2035年停止燃油車新登記。不過,這並不代表小米等手機廠商就要拿着智能手機「從無到有」爆發增長期間所攫取的紅利,冒險進軍汽車領域。
改款迭代周期或縮至兩年
這股引力,中金指出,其實在於汽車能夠「打通家庭和辦公的場景壁壘」,例如一汽早在2019年4月便於其「奔騰T77」型號推出為「米粉」度身打造的車型,司機可在車廂內遙控家中的小米電視、掃地機械人和空氣淨化器。之後手機廠商圍繞各自核心應用或產品所搭建的差異化車聯網生態,可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用戶忠誠度。
不過,造車的企業未來要殺出重圍、建造護城河,就要靠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這些軟件功能將會成為左右消費者決定的重要因素,「汽車開發將由傳統的『硬件定義』切換至『軟件定義』」,汽車改款迭代周期可能縮到一至兩年。
中金:小米有AI技術搭夠
至於小米等手機品牌進軍汽車市場的籌碼,中金認為,首要是用戶基礎龐大且忠誠度高,其次是開拓下沉市場(消費力較低人士)有豐富經驗。就算他們沒有產能,也有人工智能(AI)技術搭夠,因為他們在手機市場廝殺的武器就包括語音技術、自然語言處理和人臉識別等,更何況日後造車本身可以委託其他車廠,門檻大幅降低。
中金續指,電子部件企業如富士康、藍思科技、立訊精密和舜宇光學(02382),於汽車產業鏈的角色會愈來愈重,因此手機品牌可運用其原有供應商的合作關係穩定供應鏈。該行估算,2024年,全球汽車電子部件市場的規模會從去年的2,848.68億美元,擴至4,470.43億美元,2032年進一步增至8,771.66億美元;其中車載攝像頭市場今年起12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18.4%,2032年為228.54億美元。
華車用運算半導體規模料3121億
內地車用運算半導體規模去年為130.88億美元,預計2024年擴至192.97億美元,2032年再增至400.21億美元(約3,121億港元)。中芯國際(00981)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上周引述業界人士預測,2023年或2024年初內地新能源車產量會升到500萬至600萬輛,屆時以電源管理為主的晶片含量會超越傳統燃油汽車總和。
另邊廂,被美國以晶片禁令徹底封殺的華為,近期在強調「不造車」的同時,不斷在汽車相關應用衝刺。不過,中金提到,現有及未來車廠可能希望完全掌握軟件和硬件的核心技術,或者直接投資擁有相關技術底子的初創公司,削弱供應商的掣肘。
汽車企業的未來汽車企業的未來
汽車企業的未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