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華網購增速失色 忍痛改革方上策

阿里巴巴在其一手開創的「雙11」網購狂歡節錄得有史以來最慢的成交額增速,難免令人擔憂內地消費市道失色,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惟過去網絡平台以成交額掛帥,利用大數據優勢壟斷市場,無序發展,危及消費者及社會公共利益,行業整改下這個「雙11」的表現,顯示互聯網野蠻發展時代終結!
官媒發文批評,過去網購平台誘導消費者在「雙11」一次過「爆買」大量日用品後囤積在家,實屬「低水平」的刺激消費。這些字眼對於奉自由市場為圭臬的人士來說,或許有點刺耳,認為這些始終是消費者和商家你情我願的自由選擇。可這個一買一賣的過程,涉及企業壟斷行為,本身就有違公平競爭。
如今,人民生活已離不開網絡平台,一個手機應用程式(App)就能解決衣食住行,漸漸造成依賴。網絡平台壯大發展,躋身全球巨企之列。無可否認,網絡平台多年來孜孜不倦投資技術,為消費者引入更多產品,改善民眾的購物體驗,並為廣大商家擴闊銷路,亦帶動更多科技創新和創造就業職位。
可當這些網絡規模膨脹至一定水平,要維持高增長並不容易,便利用雄厚的財力優勢,利用大數據,作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限制交易、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逐漸形成平台壟斷。
中美鬥爭愈演愈烈,內地此時針對科技等多個行業進行整改,正是確保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單靠幾家巨企壟斷市場,成就股王,不值得高興。打破壟斷,引導企業在公平競爭下合規經營,讓中小微企都享有同樣公平的發展機會,百花齊放,消費權益得到保障,市場有序健康發展,這就是共同富裕的理念。
內地不乏發展機遇,為改革創造足夠空間。就以被美國打壓得最嚴重的晶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為例,其上季來自北美洲的收入增長相當強勁,即使它不涉及中國亟欲掌握的技術,也充分反映出在外國企業眼中,內地供應鏈和市場都無法取代。內地當局眼見內部戰略產業發展離軌,主動出手整治,一則不用招來話柄,激化內外矛盾;二則確保公平競爭環境,這是吸引外資來華的重要條件,也是疫後國際資金爭奪戰的關鍵。
誠然,剛過去的「雙11」消費額增速較往年遜色,與市場憧憬有落差。但「禍兮福所伏」,面對發展問題,逃避只會招來失敗,得迎難而上,拿出勇氣承受短痛,讓市場重回正軌。中國經濟發展須摒棄沙堆上城堡,勇於修正錯誤,紮實發展,放遠眼光,始有條件在國際上爭取到話語權。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