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內房調控難心軟 撥亂反正必徹底

年近歲晚,傳統上本是資金趨緊時期,今年疊加內房債務問題頻生,金融機構「落雨收遮」收緊貸款,樓市銷售驟冷打斷資金回籠,非但房企叫苦,對社會融資、消費和固定投資等各環節影響亦逐步浮現,故要求當局放鬆調控的聲音亦日大。不過,內房佔經濟重大比重,過去無序發展已去到不得不決心治理的地步。故無論怎樣,各界須有心理準備,內房調控會堅持到底,並沒周旋餘地,政策目標不是要保住個別房企,而是要避免行業硬着陸拖垮經濟!
內房問題離不開兩大重點:其一是這些年房企過度舉債擴張,威脅金融系統穩定;其次是大量資金炒作地價,造成樓價持續上升和只升不跌的預期,影響居民住屋及營商環境,激化少子化等結構性問題。若調控手段繼續隔靴搔癢,問題只會持續發酵,終必變成威脅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超級炸彈」。
據統計,內房總債務達40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日本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當中估計約46%為銀行貸款、逾一成為債券;而債券中又有逾四成屬「垃圾級」。由於個別大型民企長年債冚債,並以表外工具(即以不反映在需要對外披露的資產負債表方式,如透過合資公司舉債)來融資,避開市場及監管機構審查,致令行業的隱性債務龐大,風險遠大於公開數字水平。
今年天災加上疫情,窒礙了內地經濟復甦步伐,再加上末季鬧電荒,製造業大受影響,一環扣一環讓樓市的需求也轉冷,雖然主要城市樓價變動不算大,但交投異常淡靜,變相令房企資金回籠斷纜,令本已緊張的債務問題變得更嚴峻。不過,如今當局不是要考慮是否放寬對房企的財政水平(「三道紅線」)要求,亦不是要考慮放寬金融機構的房貸比例限制,而是要採取措施,必要時作出適當微調,確保房地產市場可正常運作,即房企能正常推動項目建築和銷售;用家亦可正常入市置業,讓具實力的房企可以繼續如常經營,更可擔當併購者的角色整合同業,汰弱留強,讓市場盡快回復正軌,並有利推展擬於明年起實施的房產稅等重要財稅改革。
從日本泡沫經濟「迷失30年」、到香港樓市問題,以至美國次按危機,可見對於一個經濟體,房地產市場的治理十分重要,否則足以危及金融體系,甚或翻身無期。有前車可鑑,為免步後塵,這場風暴只有決心克服,沒有回頭路。投資者也得認清大局,主動梳理組合風險,切勿心存僥倖,錯判形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