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30年」 有幾慘?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在訪問中提出對經濟的兩大憂慮,一為增長停滯(Stagnation),二為「日本化(Japanization)」,經濟增長停滯明顯不是好事,但「日本化」又有何不好?
硬食通脹 負資產大增
事實上,日本在二戰後經濟飛速增長,尤其是工業和製造業技術躍居世界前茅,惟到70年代出現嚴重通脹(Inflation)。民眾不僅收入了無寸進,更要「硬食」物價飛漲,變相「愈搵錢愈縮水」。到90年代,資產價格急劇下跌,受泡沫經濟崩潰,大量家庭陷入負資產,從此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被喻為「失落的30年」,甚至到今時今日,仍在低通脹的泥沼中掙扎。
說到底,現今經濟會否走上日本的舊路?要看的是匯率及利率,當年日圓升值後出口下降,導致日本被迫降低利率,但低息對消費需求並沒有刺激作用,反而促進人們買樓或做其他投資,「吹大」經濟泡沫。這和現時有幾個相似之處:低息、地產交投熾熱,以及銀行積極貸款。
至於不同之處是,目下各國的股票指數之中,包含一大堆新經濟股,未必跟足傳統經濟周期,而且貨幣方面亦出現了「離經叛道」的虛擬貨幣,不只脫離實體經濟走勢,而且與進出口貿易無關。凡此種種,都為低息之下無處安放的資金提供出路,不單止有「磚頭」的選擇。
與其說會出現「日式經濟泡沫」,「Cyberpunk」可能更值得關注,其概念是來自80年代科幻小說,形容社會處於高科技,但人們生活處於低水平的情況。因科技發展急速,人力勞動被輕易取代,失業率雖高,但生活極度數碼化;掌握高科技的大企業話語權擴大,甚至壓過政府。這是科幻小說的內容,還是對不久將來的預言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