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印虛浮難成大器 華穩坐亞洲龍頭

內地房地產市場監管風暴愈演愈烈,房企股、債一沉百踩,加上對其他行業整頓未止,部分外資失去耐性,索性轉場至其他新興市場,尤其人口規模差不多的鄰國印度淘金。
雖則內地經濟增長轉弱是事實,惟爭取在疫情下半場、全球市場流動性仍維持相對充裕之時,主動採取措施消除資產泡沫,完善產業政策和市場機制,是確保疫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一步,尤其新興市場正面對通脹危機,此刻若容忍資產泡沫升得愈高,他日只會跌得愈痛,最終淪為美元霸權收割的「獵物」。中國看通了美國的套路,如今堅持全力做好內部治理,為下一個上升周期打好根基,只要保持門戶大開,絕不愁資金不來。
目前為止,縱使內地面對諸多攔阻,同時面臨通脹壓力,惟與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不同,內地沒有知難而退,未如外界般採取降準、減息等放水政策救市,亦沒有放鬆內房調控,更沒有動用公帑替內房償債渡過難關,一切交由市場主導,汰弱留強,故不排除房企財務危機尚有震撼消息傳來。市場對政府「包底」的幻想破滅,有金融機構下調未來兩季的內地經濟增長預測,就連一向睇好中國市場的「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亦增持印度等其他新興市場。
問題是,如今全球通脹升溫已無懸念,甚至朝着失控的邊緣發展,不少央行已着手加息「收水」,嚴防經濟泡沫化。對諸如印度等新興市場,疫後經濟復甦,股市熱炒,屢創歷史新高,看似前景一片大好,有利推動重建,實質猶如九七的香港,絕對談不上高興,皆因資產泡沫白熱化,會加劇糧食等民生價格上漲的壓力,激化貧富懸殊及生計問題,最終只怕要掉頭急速大幅收緊銀根,戳破資產泡沫帶來的打擊更大,隨時就像上世紀日本般翻身乏術。
論及新興市場,中國始終是龍頭,雖然短期表現落後,惟別忘記這是中國主動擠泡所造成,聰明的長線基金未見失去投資興致,例如「股神」巴菲特的多年拍檔兼「軍師」芒格,就盛讚中國有遠見,不像美國般任由泡沫爆煲,製造2008年金融海嘯禍及全球。事實勝於雄辯,有金融機構調查亦顯示,逾九成受訪外企仍有意繼續投資中國市場;截至今年9月底,國際投資者持有大約7.5萬億元人民幣的A股及債券等資產,較去年底大增約7,600億元人民幣。再看近兩年的疫情,印度防疫成績差、政府效率低,與中國的體制與管治優勢形成鮮明對比。今年中國出口保持強勁,產業鏈完善兼具競爭力,全球皆看在眼裏。經過今次監管治理,未來當局將可更有效分配社會資源,支持實體經濟和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所謂「有危有機」,難怪有美資投行不諱言,正撈底大折讓的內房債及人民幣債券。
經濟周期如潮水,進退有時,得平常心看待資金流動。當下中國決心治理科企壟斷與內房債務危機等問題,是應對通脹、可持續發展和外部挑戰的一步大棋,過程中需要耐心等待成果,迎接新起點。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