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理財Campus:忽視投資5盲點 增損手風險

當大市持續上漲,連一向不談股票的人也忽然投資股市,大家便要加倍小心。 當大市持續上漲,連一向不談股票的人也忽然投資股市,大家便要加倍小心。
當大市持續上漲,連一向不談股票的人也忽然投資股市,大家便要加倍小心。
在低利率環境下,市場資金流動性高,散戶大膽借錢,融資相對輕易,導致全民皆股。在今年4月的統計顯示,美國家庭總體金融資產中,股票佔比攀升至41%,創史上最高紀錄。不過,在股民不善投資的前提下,建議還是先分析自身財務情況,以免損手爛腳,造成投資失利,以下將解構投資理財常見的5大盲點。
1 跟風炒股 谷大資產泡沫
股市有一個「擦鞋童」理論(Shoeshine boy theory),「擦鞋童」意思是社會上較底層的經濟弱勢者,這些人沒有多餘的資金,因不太會關心股票的升跌,或是談論股票話題。
一旦大市持續上漲,買股票就能賺錢,炒股成為全民運動,連一向不談股票的擦鞋童也將僅餘的錢拿去投資股市,並能跟客人侃侃而談,滿口股票經,那可能意味股價已經見頂,因為連資金最少的人最後都投入股巿,表示最後一隻老鼠已經出現,巿場已無新資金和買盤支撐,股市泡沫即將爆破。
以上說法,跟另一個「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相似,這指人們受到多數人的一致思想或行為影響,從而跟隨大眾的思想或行為,亦即羊群效應。
高回報狀態難持續
事實上,歷史上充斥投機泡沫事件,如鬱金香泡沫、美國科網泡沫等。持有一眾「股神」加持的共同基金,雖讓人感安心,但目前不論美股、港股,抑或環球股市都水漲船高,一連串高回報狀態不會持續出現,接下來回報可能偏低,甚至出現跌市。
傳統觀點都以為表現突出的市場會繼續跑贏,表現差的市場只會變得更糟。別理會股市的傳統智慧和從眾效應,因為這種智慧通常是錯的,大家能採取的理想策略就是跟着自己的儲蓄與投資計劃走。
2 憑感覺入市 易受情緒左右
從眾效應不但誘使投資者在泡沫期間承擔愈來愈高的風險,同時也會導致投資者在悲觀情緒四處蔓延時「低賣」。股價的大幅波動和市場輿論也容易左右股民的情緒,使他們單憑感覺作出投資決定,而不是根據理性分析,但謹記股市回報遵循着「均值回歸」的原理,意指當某數值偏離平均值(Mean),其後數值將傾向回歸至平均值。
均值回歸時機難掌握
套用於金融市場上,當股票估值顯著低於歷史平均值,投資者就可考慮買入,以博取其估值回歸到歷史平均水平。不過,理論歸理論,股價走向亦受多個因素綜合所影響,均值回歸的時機有時難以掌握,令投資者可能未等到股價回升之前,已自行止蝕離場。
熱門的投資話題都可能令市場情緒高漲,變相不利投資,例如1980年代晚期,日經指數攀升到將近4萬點時,日本的不動產和股市狂飆,1990年代晚期至2000年初期,納斯達克指數超過5,000點,科網股居高不下,但這些投資潮流全部變成股災。雖然不追隨熱潮走會很難受,不過,學習控制跟風的衝動,是很重要的投資課題。
3 過分自信 頻繁進行交易
不少投資者對自己選股的能力過度自信,尤其是投資專家及基金經理,由於他們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掌握到更全面的資訊,並擁有更出色的投資技巧,除了選股,他們亦會適時進出市場。不過,到最後不可能所有投資者的投資表現都跑贏大市,加上頻繁的交易衍生高昂管理費和交易成本,將抵銷高於水準的收益。
在Charles Ellis撰寫的《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中提及,投資是一個「輸家遊戲」,比的不是技巧,而是少犯錯。一般動作愈多,回報愈低。大多數投資者之所以敗給自己,是因為選擇了錯誤的股市投資策略,即是沒採取書中提出「買進後就長期持有」的被動指數投資策略。
買入後宜長線持有
很多人去年從科技股的升勢獲利,就以為自己是投資高手,成為「即日鮮」炒家,怎料被內地監管風波殺個措手不及,不少散戶更在高位買入,低位沽出,結果頻繁交易回報被「規律買進並持有」的策略還低。因此,只要做足功課,選對公司,並堅持持有,這樣無論股市有甚麼風浪,對投資者來說,勝利也是遲早的事。也可採納研究行為金融學的學者Terrance Odean的建議,已婚男士進行任何投資決定前,可以先詢問妻子的意見,因為女性一般不像男性那樣過度自信。
4 懶理成本 多繳佣金管理費
剛才說過交易成本的問題,在進行任何投資動作之前,必先記住付出的成本愈高,回報就愈少。譬如選擇指數型基金時,最好選擇一些免手續費、低管理費的基金,而目前買賣個股很多網上平台都免佣金,投資者宜貨比三家。
若有任何債務,應將手頭上的資金用來還債,或者先將利息還清,不要把錢押在股市上,因為股市的年回報很難高於信用卡逾20%的年利率,而且利息只會愈滾愈多,離理財目標只會愈來愈遠。
5 湊新股熱 禁售期後回落
儘管近月新股市場驟冷,惟據會計師行畢馬威報告,香港新股市場今年首三季集資總額逾2,800億元,按年增加91%,創同期歷史新高,截至第三季末,仍有超過200家公司正尋求在港申請上市。不過,若單計第三季,據香港交易所(00388)資料統計,僅有27隻主板新股掛牌,集資額按年大減40%,僅約737億元,且新股數目亦較去年同期減少11間。
從上市表現看,在2021年前3個季度,73隻新股中,只有19間公司首日掛牌漲逾20%;雖然森松國際(02155)、諾輝健康(06606)、快手(01024)、醫渡科技(02158),以及時代天使(06699)等的上市首日漲幅超過100%,惟根據一間會計師行的報告,首3季主板及創業板新股的平均上市首日回報率有下跌迹象,整體數字為23%,略低於去年25%。
年內四成公司首掛潛水
今年仍有不少市場關注度高的股份首日掛牌即潛水,例如奈雪的茶(02150)及譚仔國際(02217),截至目前上市的82隻半新股中,有40%新股首日掛牌表現仍低於招股價。
疫情期間,不少人以為認購新股猶如大抽獎,作為依靠股市發財的捷徑,情況就像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期間,一些成功的新公司,剛上市的交易價格就是發行價格的兩倍、3倍,在特殊情況下甚至高逾7倍。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Burton Malkiel的《漫步華爾街》建議投資者,不要以發行價格買入新股,也不要在新股剛上市沒多久就入市,因為剛上市的價格通常比發行價還高。
從歷史角度看,認購新股一點都不划算。研究員對照了所有新股發行後5年期間的數據,發現新股每年的表現比整體股市落後大約4%,在新股上市之後的6個月左右,表現就開始落後,原因是首度公開發行股票之後的禁售期通常是6個月,在這段期間內,內部人士不可公開出售股票。等到限售期解禁後,股價通常會開始下跌,此後或者是執平貨的時候。
投資者需注意交易成本問題。投資者需注意交易成本問題。
投資者需注意交易成本問題。
奈雪的茶首掛日表現一般。奈雪的茶首掛日表現一般。
奈雪的茶首掛日表現一般。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