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通關振經濟 別食老本須求變
近日傳來關於兩地積極研究爭取早日實施通關的消息,提振受疫情重創的零售和旅遊股表現。不過,整體港股氣氛仍然偏淡,恒指失守25,000點關後反彈乏力,反映資金對通關心存希望的同時,卻又有所保留。
事緣過去港府在防疫方面的工作甩甩漏漏,且在「健康碼」問題上一直堅持自己的一套,浪費時間兼行冤枉路。這次與內地謀通關,能否成事還看港府會否改變離地作風,提升執行力,務實行事,務必確保防疫工作滴水不漏,否則通關變成內地的防疫缺口,港人期望的引入北水振興經濟只會落空,更會為明年2月舉行冬奧添變數,正宗「佗衰家」!
香港好一段時間沒有錄得新冠疫情本地確診個案,但至今兩地尚未實現全面通關,無論是港人抑或企業都望穿秋水,坐困愁城。究其原因,就是早前港府心急開放邊境導致疫情反彈,搞個「安心出行」又離地擾民,這些事情都做不好,自然令內地對港府的防疫措施信心不足。
直到近期,港府終着手取消豁免40類人士免檢疫入境,並要求新冠肺炎康復者出院後仍要到指定地點隔離,以及擬機場分隔來自內地及其他地方的入境人士等,通關之事才見進展。可見港府在防疫上辦事不力有前科,內地當局嚴謹處理通關事宜,事必有因。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經濟發展靠資訊、商品、人才和資金等流通來支持,長年防疫封關,無疑是嚴重阻礙民生經濟。以上月推出的「跨境理財通」為例,「北向通」的表現明顯受制於兩地尚未通關,反觀同樣已開通跨境理財的澳門,代辦的銀行雖較香港為少,但正正由於通關較香港方便,使澳門業務量的表現不遜於香港。
如今,政府的補就業資助和消費券措施,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已遞減。在全球央行開始「收水」下,通脹升溫,利率趨升,民生經濟必更具挑戰。香港既難再以大規模的財政政策催谷經濟,就只有寄望兩地早日通關,讓經貿往來早日正常化,以免市道呈現「陰乾」格局,繼續「困獸鬥」。
事實上,環顧全球包括先前疫情嚴重的歐、亞地區,不少皆自11月開始嘗試逐步放寬邊境限制,預示着疫後經濟復甦競賽的資金爭奪戰勢必加劇。誠然,已有不少外資批評香港的「清零」政策,惟絕不能因外部壓力而草菅人命,緊跟內地國策是必須的,至於中港兩地通關不是不可行,大提前是港府必須把好外防輸入的防疫大關,否則疫情一旦反彈,香港經濟既得不償失,更會連累內地各項部署!
另一點須注意,通關雖可讓兩地人流恢復,惟港府別以為可以如昔日般食「個人遊」老本,「飯來張口」就可以賺大錢。香港得認清在世界大變局下,要積極配合內地經濟戰略發展,尤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明年元旦就實行,要針對性地加強競爭力並推動兩地互動,這樣早日通關才具建設性,經濟效益始能最大化。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