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元宇宙成投資新趨勢
最近科技界的熱門話題,除了NFT(Non 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Defi(去中心化金融)之外,非「元宇宙」莫屬。Facebook創始人朱克伯格在10月28日宣布,Facebook Inc.將改名為Meta,凸顯公司轉向專注於以虛擬實境(VR)為主的「元宇宙」新興計算平台。
那麼元宇宙到底是科幻?科技?投資概念?電腦遊戲?可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此嘗試簡單概述一下。
虛擬世界感受多種體驗
一般認為,1992年Neal Stephenson在其科幻小說《Snow Crash》中首次提出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小說中的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數碼世界,代表現實物理世界的一個平行宇宙,而每個人在元宇宙都有他自己的化身(Avatar)。
電影《挑戰者一號》內的虛擬世界,就非常直觀地展示元宇宙的概念。電影中的角色戴上虛擬實境裝置,就可以進入虛擬世界綠洲(Oasis),變為自己的化身,在其內工作、社交、購物、娛樂、尋寶等。因為沉浸式的體驗,讓玩家們可以忘記現實世界中的不愉快,在虛擬世界中樂而忘返。
另一部非常接近元宇宙的電影,是《22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系列,一眾人類角色由生至死,都是生活在一個由人工智能電腦編織出來的虛擬世界中,只有主角們覺醒出來,才知道真正的肉身只是被機械培養着,一切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心理都是電腦構造出來。
電腦遊戲的元宇宙代表,首推2006年創立的遊戲平台Roblox,其實Roblox一開始並不是遊戲,反而更像一個社交平台和社區,由用戶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Roblox在2020年的美股招股書中提到,他們的使命是建立人類共同體驗平台,並通過技術實現其設想的元宇宙8大特徵:身份、朋友、身臨其境、低摩擦、多元化、隨時隨地、經濟體系及安全和數碼文明。
涉AI區塊鏈AR及VR
另外,一些被認為接近元宇宙的電腦遊戲,對現實世界有一定的仿真度,包括:《Second Life》、《Fortnite》、《Minecraft》,在遊戲內玩家可以創造一些對應現實世界的場景。例如2020年,美國流行歌手Travis Scott在遊戲《Fortnite》中舉辦一場虛擬演唱會,吸引了1,230萬名觀眾。
要實現元宇宙需要整合多種創新技術,產生要實現新型虛實相融的互聯網應用和社會形態:包括基於擴增實境(AR)/VR技術提供的沉浸式體驗;基於人工智能(AI)技術生成的現實世界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的經濟體系,密切融合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並且允許每個用戶生產內容和編輯世界。
由此路進,元宇宙將會主導科技發展、投資板塊、數碼經濟,以致將來的虛擬與現實生活體驗:我們可能體味到電影《22世紀殺人網絡》的經典台詞:How would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ream world and the real worl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