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百年香港聚寶地 外資得利自然來

百年香港,猶如聚寶盆,吸引四方八面資金與人才,創造財富。中美爭霸下,香港成美國狙擊目標,在港美企減少,大顯政治姿態,並不令人意外。可是國際資金仍不斷流入中國資產,美資金融機構仍在中港市場賺大錢。香港作為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自不愁財路。最重要的是特區政府施政有道,做好金融基建及配套,配合內地經濟發展,在大灣區戰略發展擔當重要角色,財來自有方!
港府統計顯示,以本港為區域總部的美國企業數目比去年減少接近一成,創下18年新低。這難免讓人聯想到外資撤港之說。惟港府另一項數據顯示,本港初創企業較去年增逾一成,看中本港稅制簡單利商、內地的發展商機等。
民間對政策有微詞是正常不過的事,關鍵是風物長宜放眼量。就如港府堅持抗疫「清零」,不少駐港外國企業對此抱怨,可是這一點正顯示他們着重香港連接中外,接觸內地市場的價值。
近期內地嚴控房地產行業的金融風險下,一些住宅發展商債務違約,以及整治科技行業,被指可能降低有關巨企的盈利增速,於是外資「詐型」,大降企業評級,刻意營造一沉百踩之感。其實歐美長線資金心明經濟起伏本為平常事,以短期陣痛締造長治久安,對中國資產長線利好,故心底是喜見中國經濟深化改革。畢竟中美互惠互利,連美國財長耶倫也再次承認,華府重新考慮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是化解當前美國物價飛升的關鍵之一。
刻下,選擇在香港創一番事業的人,並無因為當前經濟前景不明朗而懷憂喪志,又有企業家基於香港稅務負擔幾乎全球最低、資金和貨運暢通便捷等,立志在此發展精密製造,向世界證明香港的潛力。這些都在印證司馬遷2100年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判語,不是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所能夠推翻。
既然眾多滿懷理想的企業家對香港仍存厚望,就看港府是否爭氣,善用優勢振興經濟,並加快土地供應,降低營商成本,改善民生!
港府秉持利商的經濟制度並不代表「食老本」,而是在此基礎上充分把握國家開放的機遇,施政更要抱着「企業家精神」,就像一眾拿着真金白銀,願意在香港請人做生意的企業東主每天所做一樣,主動找出問題,廣納意見謀求長遠發展,否則繼續蹉跎歲月,施政每事犯眾憎,港人行街買菜都要「安心出行」,財神爺自然過門不入,於當前中美爭霸的大格局只會親痛仇快!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